很多人以为火烧圆明园是八国联军干的,其实这是个误区,真正纵火的是1860年的英法联军,八国联军只是后来“补刀”。 不少人聊起圆明园被烧,张口就说是八国联军干的,这个说法真得掰扯清楚,实打实放火烧了这座园子的是1860年的英法联军,八国联军是40年后才来的,顶多算“补了一刀”,把没烧干净的再糟践了一遍。 要聊这事,得先说说圆明园到底有多金贵,这园子不是一代人建的,1709年康熙在位时就动工了,给四儿子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当礼物,到了乾隆那时候扩建到了顶峰,前前后后花了150多年,把全天下的好东西都往这儿搬。 园子里既有咱们中式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全是讲究,也有西洋楼那样的异域建筑,是乾隆找了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设计的,喷水池、大理石雕像样样不缺,光说收藏的宝贝,商周的青铜器、唐宋的字画、明清的瓷器,随便拎一件现在都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万园之园”的名头真不是吹的。 1860年这年不太平,英法联军打到了北京城外,咸丰皇帝带着一家子跑到承德避暑去了,留下一堆大臣应付,联军打进来后直奔圆明园,看到那么多宝贝眼睛都直了,先是疯狂抢夺,拿得动的全拿走,拿不动的就砸烂,光是英国军队就运了整整12天,装了上千车的文物。 抢完了还不算,联军头目觉得留着这园子太扎眼,也怕日后清朝追究,干脆下令放火,大火从10月18日烧到21日,烧了整整四天四夜,京城西边的天都被映红了,那些雕梁画栋、奇花异草全成了灰烬,连附近的居民都能闻到木头燃烧的焦糊味。 咱们可以想想,那么一座花了150多年建成的园子,就这么被一把火烧了,得多让人心疼?当时有个叫汪康年的文人,在他的笔记里写过,火灭后他去看过,原本的亭台楼阁只剩断壁残垣,池塘里飘着没烧完的木头,地上全是碎瓷片和烧焦的字画,看着都揪心。 可能有人要问了,那八国联军是咋回事?这就得说到1900年了,时隔40年,八国联军又打进了北京,这时候的圆明园早就不是当年的样子了,但还有一些没烧干净的建筑和残留的文物,联军来了之后又一顿乱抢,还把剩下的房屋拆了当柴烧,原本没倒的墙也被推平了,算是给这座园子彻底判了“死刑”。 为啥大家容易把这两件事弄混?估计是因为两次都是外国军队打进北京,都抢了东西,时间又隔得不算太远,慢慢就记混了,就像有人总把乾隆和康熙的事弄串一样,不过这俩事的性质可不一样,英法联军是“主犯”,八国联军顶多算“从犯”加“破坏者”。 更让人可惜的是那些流失的文物,就说十二生肖兽首,原本是西洋楼喷水池的装饰,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走,这些年咱们费劲巴力地往回找,到现在还有几个没回来,2009年法国拍卖鼠首和兔首的时候,全国人都跟着揪心,最后还是靠爱国人士捐款才弄回来。 有人说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还提这些干啥?我倒觉得不是要记恨谁,而是得弄清楚真实情况,就像家里的老物件被人毁了,总得知道是咋回事吧?而且知道这些,才能明白当年国家弱了有多被动,连自己家的宝贝都守不住。 现在去圆明园遗址公园,还能看到西洋楼的断壁残垣,那些巨大的石头柱子立在那儿,像是在跟后人说当年的事,不少游客站在那儿拍照,嘴里还念叨着可惜,这就是历史的力量,不用别人多说,你自己就能感受到那种沉重。 咱们常说以史为鉴,不是说要抱着过去不放,而是要从这些事里明白,国家强大了才能守住自己的好东西,现在咱们有能力把流失的文物慢慢找回来,也能把更多历史真相讲清楚,这就是进步。 下次再有人说圆明园是八国联军烧的,你就可以跟他好好说说,1860年英法联军放的火,1900年八国联军补的刀,两件事差了40年,可不能混为一谈,把历史说准了,才是对那些逝去的文明最基本的尊重。 那些断壁残垣从来不是耻辱的标记,而是提醒咱们的警钟,告诉咱们文明有多脆弱,守护文明有多重要,现在咱们把遗址保护起来,把历史讲给下一代听,就是要让这种守护文明的意识一直传下去。 信息来源: 北京晚报——2020年08月04日1860年英法联军两次火烧圆明园时,还烧毁了哪些园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