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日本最新消息! 11月22日,中日交流出现新的变动:丰田、索尼等20家日本龙头企业,原计划11月25日赴华洽谈新能源、半导体合作,行程突然取消或延期;筹备近半年、预计3000人参与的中日友好交流活动,也同步叫停。 这波操作来得猝不及防,却又在情理之中。要知道就在不久前,1-9月日本对华投资还逆势飙升55.5%,成为外资增速第一,聚焦的正是新能源、半导体这些如今被搁置的领域。一边是企业层面想要抢占中国市场红利的迫切,一边是官方交流突然踩下急刹车,这种割裂背后,藏着的是日方对中方核心利益的漠视。 合作的前提从来都是相互尊重,可日本近期的一系列操作,早已把这份默契摔得粉碎。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公然重提“台湾有事”,触碰一个中国原则的红线,相关话题阅读量超50亿次,数百万民众呼吁反制。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不仅没停,还把日排放量从3800吨提升到5000吨,数十年要排超134万吨,却拒绝中方联合监测的合理要求。民众的愤怒不是空穴来风,九成网友支持暂停日本水产品进口,近八成反对敏感领域合作,这样的民意基础下,交流活动怎能顺利推进? 商业合作永远绕不开政治环境的土壤。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双边贸易增长300多倍,累计双向投资近1400亿美元,本就是互利共赢的典范。日本企业需要中国的庞大市场和完备产业链,中国也能借助日企的技术优势实现产业升级,就像本田、松下都在华加码新能源布局,这本是良性循环。可现在,日方用政治挑衅亲手浇灭了合作的火苗,20家龙头企业的取消行程,不过是这种信任崩塌的直接体现。 更有意思的是,这波暂停已经开始反噬日本经济。北海道的扇贝加工厂因对华出口受阻被迫停工,两千名季节工被解散;冲绳的酒店退订量一周飙升80%,邮轮靠岸计划取消让旅游业雪上加霜。野村综合研究所预测,若中国游客持续避日,日本明年经济可能损失上万亿日元。即便日本政府拿出21.3万亿日元刺激计划,也难填补中国市场的空缺。 说到底,没有谁离不开谁,只有谁不珍惜谁。中国市场的大门始终敞开,但绝不会为挑衅者敞开;合作的机会一直都在,但必须建立在尊重和诚信之上。日方想要重启交流,光靠企业层面的热情远远不够,更需要拿出实际行动,收回错误言论,停止核污染水排海,真正正视中方的核心利益和民众关切。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