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评分:毕赣的野心极大,所以《狂野时代》的知识谱系很是庞杂。首先是以佛教的"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进行结构,也以“迷魂者”的轮回作为交代。这在他的《路边野餐》引用《金刚经》,以及拍摄的短片名为《金刚经》中都可以找到。“六识”的结构,也就分别对应了影片的视觉篇、听觉篇、味觉篇、嗅觉篇、触觉篇和意识篇。再者就是世界电影史,从视觉篇的《水浇园丁》的场景再现、《月球旅行记》的道具陈列、《卡里加理博士的小屋》的布景光影,到听觉篇《上海小姐》的镜子迷宫、黑色电影的光影、希区柯克的变焦,再到触觉篇中《诺斯费拉图》吸血鬼形象,以及对《日出》的致敬。甚至舒淇饰演的“大她者”对“迷魂者”进行改造时,也有《弗兰肯斯坦》的既视感。全片并不是按照线性历史对世界电影史的巡礼,而是依据上述佛教“六识”对电影进行的一次解剖。还有就是近现代的社会精神史,也基本从1895年肇始即是开场的影戏院、大烟馆,而后到1940年代的审讯、特务、间谍,1970年代被毁坏的寺庙和被批斗的父亲,1980年代的特异功能、战争创伤、社会乱象,尤其人体特异功能(意念制动、耳朵识字、以鼻嗅文等等),最后是1999年小镇中的进口光盘、日出歌厅、极光KTV、创世纪音像店,光怪陆离的末日谣言等等。全片遍布着镜子、窗户、门框、万花筒,又有迷雾、烟火,还有舞台、影院、摄影机、放映机、洞穴、幕布,处处证明《狂野时代》作为“元电影”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