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家:投降不是因为美国的原子弹,而是因为苏联发的1个公告。所有人都以为,当年二战压垮日本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美国,因为它投向日方的两颗原子弹。实际上并不是,压倒日本的其实苏联,为何这么说呢? 1945年8月9日凌晨三点,东京首相官邸的会议室里烟雾能呛死人,烟灰缸里的烟蒂堆得比茶杯还高。首相铃木贯太郎攥着一份刚译好的电报,指节捏得发白,声音发颤地念完最后一句,整个屋子瞬间静得能听见窗外防空洞的风声——“苏联自今日零时起,对我宣战”。在场的大臣们没人再提“一亿玉碎”,陆军大臣阿南惟几手里的指挥刀“哐当”砸在地上,没人敢捡。 这时候,广岛被原子弹炸的伤口还在流血,可这些政客压根没心思聊核辐射。他们前一天晚上还在争论“要不要再等等苏联的消息”,现在满脑子只剩一个念头:天塌了。谁都知道,日本这半年来能硬撑着不投降,全靠攥着苏联这根“救命绳”。 早在7月波茨坦会议,美英中三国已经下了最后通牒,可日本内阁咬着牙不接。不是真有底气跟盟军硬拼,是他们派了特使松冈洋右带着天皇亲笔信去了莫斯科。 松冈在苏联外交部门口蹲了快一个月,天天送顶级和服、北海道扇贝,就求斯大林能帮着斡旋——日本不在乎丢殖民地,不在乎赔多少钱,只要能保住天皇制度,怎么都成。苏联那边一直含糊其辞,没答应也没拒绝,这让东京觉得“有戏”,甚至把苏联的中立条约当成了免死金牌。 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了原子弹,内阁开了一整天会,吵得面红耳赤。阿南惟几拍着桌子喊“原子弹就一颗,咱们能扛”,还说要组织老百姓躲进山里打游击;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反驳“再炸一次怎么办”,两边吵到半夜没结果,最后拍板:等苏联的回复,再决定下一步。那时候没人觉得苏联会翻脸,毕竟两国签了中立条约,而且苏联刚打完德国,按常理得休养生息。 可苏联根本没按常理出牌。8月8号下午,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正准备给东京发“斡旋有进展”的电报,就被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叫了过去。一进门,莫洛托夫直接把一份打印好的宣战公告推到他面前,没多余话:“签字,然后转告你们政府,零时开战。”佐藤愣了足足五分钟,钢笔都握不住,发电报时手还在抖——他早上跟莫洛托夫喝茶时,对方字里行间全是“可以谈”,怎么半天就变了脸? 更要命的是,苏联不光宣了战,军队早就动了。8月9号零点一到,百万苏联红军分三路冲进中国东北,坦克群像潮水似的压向关东军。 关东军号称“日本陆军精锐”,可这会儿早不是巅峰时期了,精锐全被调去太平洋填了海,剩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残,装备还是十几年前的旧家伙。苏联红军的T-34坦克直接碾过关东军的防线,长春、沈阳这些重镇三天就被攻克,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化妆成农民想跑,刚出指挥部就被抓了。 关东军一垮,日本彻底没了底牌。要知道,东京本来计划把东北当成“本土决战”的后方基地,粮食、煤炭、武器全靠这里运过去。现在基地没了,百万预备队没了,等于被抽了脊梁骨。 8月10号一早,日本就给盟军发了投降照会,态度比之前软了一百八十度。有人说这是因为长崎又挨了一颗原子弹,可查当时的内阁记录,8月9号苏联宣战的消息传到后,投降的决议就基本定了。 说白了,美国的原子弹炸碎了日本的“硬撑”底气,可苏联的宣战敲碎了他们最后的“求生幻想”。日本从来不是被一颗炸弹炸服的,是被断了所有退路后,才不得不低头。这也难怪当年参与决策的日本专家后来会说:“我们不怕原子弹,怕的是苏联撕毁条约的那一刻——那才是真的没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