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议员要求牛津大学把“add oil(加油)”这类中式英语踢出词典,觉得它们污染了英语的纯洁性。说起来,他的担心也不是没道理,“feng shui”、“tuina”、“hongbao”早就靠拼音混进来了,连“Wukong”、“Jin Gu Bang”这种文化招牌也登堂入室,英语词典都快成“文化大杂烩”了。 可英国网友一句话就怼了回去:人家中文说“葡萄”“葡萄干”“葡萄酒”,核心明明白白就是“葡萄”,逻辑一串就懂。反观英文呢?grape、raisin、wine,长得八竿子打不着,学一个词得死记一个,这不是折腾人吗? 英语自己词汇逻辑碎成什么样,心里没数吗? 更别说“公猪”叫boar,“母猪”叫sow,端上桌却成了pork——明明同一类东西,非得起三个毫不相干的名字,不查字典谁知道它们是一家?中文就聪明多了,核心字不变,换前缀后缀就成新词,学一个等于会三个,又清楚又省力。 说到底,中文靠的是逻辑组合,新意思用老字拼拼凑凑就行;而英语呢?一路靠“拿来主义”,到处借词凑数。要是现在还端着架子,拒绝像“add oil”这种直译词,继续闭门造车谁也不懂的“新词”,那英语迟早要被时代扔进垃圾桶。

山水路桥
伊丽莎白 lady 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