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昨晚(北京时间11月23日)发文写道:“俄乌战争是一场残酷而可怕的

阿伟爱瞎说世界 2025-11-24 08:07:16

美国总统特朗普昨晚(北京时间11月23日)发文写道:“俄乌战争是一场残酷而可怕的战争,如果美国和乌克兰拥有强有力的领导人,这场战争本不应该发生。它早在我就任第二任期之前,也就是在瞌睡乔·拜登执政时期就已经开始了,而且情况只会越来越糟。配上他对拜登“瞌睡乔”的嘲讽、对2020年大选“被窃取”的执念,以及指责乌克兰“毫无感激之心”的抱怨,整段文字像极了一场自我催眠式的政治独白。 这话听起来熟悉吗?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特朗普几乎每次谈及此事,都会重复这套逻辑:战争源于美国软弱,而他本人是唯一能震慑普京的“强人”。可现实果真如此吗? 先看时间线。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始于2022年2月24日,而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结束前的2021年4月,俄军就已在乌东边境集结超10万兵力,北约当时已发出预警。更早追溯,克里米亚事件发生在2014年——那正是奥巴马执政时期,而特朗普彼时尚未入主白宫。把整场冲突简单归因于“拜登软弱”,不仅忽略了历史纵深,也抹杀了俄罗斯自身战略意图的主动性。 再说“威慑力”神话。特朗普常吹嘘自己任内与普京关系“良好”,却选择性遗忘:正是在他任内,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北约军费压力加剧,同时默许俄罗斯在叙利亚扩大影响力。2019年G7峰会期间,他甚至公开质疑北约第五条集体防御条款的有效性。这些举动非但未阻止俄方扩张野心,反而削弱了西方战略一致性。所谓“我在就不会打仗”,更像是事后诸葛亮式的幻想。 更值得警惕的是他近期推动的“28点和平计划”。据BBC和《华尔街日报》披露,该方案要求乌克兰承认俄占克里米亚及顿巴斯部分地区现状、裁减军队至40万人、放弃远程打击能力——而这一切谈判过程,乌克兰竟被排除在外。美俄秘密磋商数月,最终期限定在11月27日。这种绕过当事国、以牺牲小国主权换取大国缓和的做法,与其说是“止战”,不如说是变相逼降。 欧洲多国已对此强烈反弹。英、法、德等九国联合声明强调:“任何和平方案必须尊重乌克兰主权与领土完整。”连部分共和党议员都私下表示担忧:此举不仅背离国际法原则,还可能鼓励其他强权效仿“以武逼谈”的模式。 让我担心的是,特朗普正把外交简化为交易术,把战争归咎于个人风格,却无视地缘政治的结构性矛盾。北约东扩固然有争议,但主权国家选择联盟的权利不容剥夺;能源依赖确需反思,但不能成为纵容侵略的理由。真正的领导力,不是靠吹嘘“我和普京关系好”,而是构建可持续的安全架构,支持规则而非强权。 带来的好处包括:一是避免将复杂冲突庸俗化为“谁更强硬”的个人秀;二是防止大国合谋牺牲中小国家利益的危险先例。如果国际秩序变成“谁拳头大谁定规则”,今天被割让的是乌克兰土地,明天可能就是其他地区的和平。 我觉得,一个成熟的大国领袖,应该敢于承认世界的复杂性,而不是躲在“都是别人的错”的叙事里自我安慰。特朗普的言论或许能收割部分选民情绪,但在历史面前,逃避责任终将被责任反噬。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84

猜你喜欢

阿伟爱瞎说世界

阿伟爱瞎说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