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日本媒体突然“宣布”了一个冷冰冰的现实: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能被日本品牌牢牢占据的领域,已经所剩无几。 走进今天的中国家庭,日本家电的身影正快速褪色。曾经赴日疯抢万元电饭煲的景象,早已成了过眼云烟。数据显示,日本白色家电对华年出口量已骤降至区区5万台左右,中国家电市场彻底变天了。 汽车领域更是上演着冰火两重天。日系车在华市场份额从巅峰坠落,短短一年就猛跌3.2个百分点,仅剩11.2%。本田销量惨跌三成,日产更是滑落到2008年以来的最低点。昔日加价提车的雷克萨斯,进口量连续四年静默下滑。 就连曾以性价比打天下的日本家居巨头宜得利,也在中国遭遇了寒流。不到半年关闭19家门店,曾经的扩张蓝图被现实击得粉碎。它既没能像宜家那样营造场景体验,也不如无印良品拥有鲜明的品牌个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渐渐迷失了方向。 不过日本品牌远未到全线溃败的地步。运动品牌亚瑟士在中国市场逆势增长,增速高达30%,中国已成为其全球第四大市场。日本清酒对中国出口额十年间狂涨16倍,中国稳坐其最大出口市场宝座。 餐饮赛道更是热火朝天。寿司郎上海新店开业,座位提前半个月就被抢订一空。滨寿司、鸟贵族等日本餐饮品牌纷纷加速在华布局,将中国视为摆脱本土增长困境的关键战场。 这场品牌地位的转换,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的深刻变迁。中国消费者不再为外国品牌的光环盲目买单,他们变得前所未有的精明和务实。日本品牌若还端着过去的架子,注定要被市场无情抛弃。 那些能够在中国站稳脚跟的日本品牌,都明白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唯有放下身段,真正读懂中国消费者,用实实在在的产品力说话,才能赢得尊重与市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