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这波操作直接让全球哗然,450名议员清一色投了赞成票,一份呼吁书直接砸向欧

顾议史实 2025-11-24 11:09:31

俄罗斯这波操作直接让全球哗然,450名议员清一色投了赞成票,一份呼吁书直接砸向欧盟,敢动我3000亿美元冻结资产,就别怪我“以牙还牙”绝不留情。   俄罗斯这记“以牙还牙”,不是嘴上说说,而是动真格的了 俄罗斯国家杜马450名议员全体表态,通过了一份措辞强硬的呼吁书,专门针对欧盟的“资产动用计划”发出明确信号:只要你们敢动这笔钱,那我们也会依法收回你们在俄罗斯境内的资产,金额多少?你动我多少,我就还你多少,绝不含糊。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可谓“无死角”覆盖,最狠的一招,就是冻结了俄央行约3000亿欧元的海外资产。   按西方的说法,这笔钱不会被“没收”,只是暂时冻结,可谁知道G7竟然开始讨论要不直接用这笔资产的利息,给乌克兰抵押贷款。   其实,俄罗斯不是临时起意来“硬刚”的,早在很久之前年,普京就签署了《反扣押法》,这部法律的核心条款就是:只要外国政府冻结、扣押了俄罗斯的主权资产或公民财产,俄方就可以依法对等扣押该国企业、个人或国家在俄资产。   这一法律不仅具备执行力,还设置了专门的“特别委员会”来审查“反扣押”的正当性和比例,确保报复的“合规性”。   这意味着,如果欧盟或G7真的动用那3000亿欧元,俄罗斯立刻可以启动“资产反扣押”程序,没收西方企业在俄的工厂、房地产、股权投资和银行资金。   这不是虚张声势,以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为例,其在俄投资项目超过10亿美元,法国道达尔能源公司在俄油气项目上投了将近130亿美元。   还有大量欧洲中小企业在俄罗斯运营,合计资产估值保守也有上百亿美元,一旦俄罗斯动手,这些企业的损失将是实打实的“资本蒸发”。   表面上看,欧盟和G7似乎态度一致,但实际上,内部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裂痕,国家之间正争吵不休,每个人都在为了利益谋划。   而美国的立场也微妙,财政部长贝森特虽然对援乌态度鲜明,但在是否支持没收俄罗斯主权资产的问题上始终保持沉默。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近期分析也指出,动用这笔资产虽然短期能解燃眉之急,但长期来看,将严重打击全球对美元资产的信任。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全球很多国家都在观察这场“资产战争”的走向,特别是中东、亚洲和非洲的一些主权基金和央行,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外汇储备安全:如果今天俄罗斯的钱能被冻结,明天,会不会轮到我们?   这场围绕3000亿美元的较量,表面是俄欧博弈,实质是对整个全球金融秩序的一次深度挑战。   过去几十年,所谓“主权资产神圣不可侵犯”一直是国际金融体系的压舱石,各国央行把钱投到西方,是因为相信这些国家的法律制度和金融环境稳定,但现在,西方自己在打破这个规则。   有观点指出,如果欧盟真的动用这笔资产,将开创一个危险先例:金融资产将不再是中立工具,而是一种政治武器。   这种“金融武器化”趋势一旦成形,全球资本将变得更加谨慎,甚至开始“去美元”“去欧元”化,现在已经有多个亚洲国家减少欧元储备比例,增加本币和黄金持仓。   中国、印度、沙特等国的主权基金也在悄悄将部分储备从欧美银行转移到更为中立的机构和地区。   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甚至指出:“这是一场信任的危机,如果西方可以随意冻结主权资产,那么所谓的全球金融规则就没有真正的约束力。”   俄罗斯的这份呼吁书和强硬态度,其实已经在国际上引发了共鸣,不少发展中国家虽然没有公开表态,但在行动上已经开始“悄悄转身”。   金砖国家峰会期间,巴西、南非和沙特等国就提出,要推动“非美元结算系统”的建立,减少对西方金融体系的依赖。   虽然这类倡议目前还无法完全动摇美元霸权,但它们反映了一个趋势:全球资本在寻找“另一个安全港”。   这也正是俄罗斯此举的深层战略意图,它不仅是在保住自己那3000亿的资产,更是在推动一个“去西方化”的金融新秩序。   用金融反制,撬动全球对现有体系的重新审视。这种操作,不是战术上的“反击”,而是战略层面的“破局”。   俄罗斯这波“全票通过”的操作,不只是表个态,而是正式敲响了全球金融秩序改变的钟声,3000亿美元不仅仅是一笔钱,更是一场信任与规则的博弈。   对于欧盟而言,一旦动了这笔资产,不仅可能引发俄罗斯的法律反制,更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连锁反应,资本外流、信用危机、货币地位动摇,这些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实实在在的风险。   而对全球来说,这一事件是一次警示:在地缘政治高度不确定的时代,金融不再是中立的避风港,而是随时可能被卷入冲突的战场。   俄罗斯这次没靠坦克,也没靠导弹,而是用一张议会投票,把全球金融体系的底牌揭开了一角,3000亿的博弈,远不止于数字,它关乎每一个国家未来的财富安全。   未来怎么走,还尚且是个未知数,但世界已经开始重新计算风险,这场没有硝烟的金融暗战,才刚刚开始。

0 阅读:1
顾议史实

顾议史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