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日本,我们一定要学俄罗斯!   你有没有发现,日本这几年越来越“不安分”?军

顾议史实 2025-11-25 16:15:46

对付日本,我们一定要学俄罗斯!   你有没有发现,日本这几年越来越“不安分”?军费年年涨,防务政策右转加速,连“和平宪法”都想动一动。 表面说是“自卫”,背后却打着算盘,步步挤压周边空间,对这样的日本,喊话没用,抗议更没用,要让他收敛,得让他真切地“疼一次”,具体方法还是要看俄罗斯。 俄罗斯对外斗争,从不拖泥带水,去年日本跟着西方对俄罗斯加码制裁,俄罗斯立马拿出“一卢布收购”丰田圣彼得堡工厂的狠操作,连工厂带设备统统收回。 什么意思?你制裁我,我就让你企业直接损失,嘴上不吵,动手却快准狠,给日本打了个措手不及。   而中国遇到日本挑衅,更多时候是外交层面上的抗议,少有直接“动手”的案例,可现实是,光靠喊话,对方是不会真怕的。   俄罗斯的第二招,叫“打到命门”,日本是典型的资源型短板国家,能源、粮食、矿产,基本都靠进口。 日本是典型的资源型依赖国家,能源、粮食、关键原材料、工业上游产品依赖进口,尤其对海运通道的依赖程度极高。 日本95%以上的石油和天然气依赖进口,主要来自中东和俄罗斯,运输通道高度集中,粮食自给率不足40%,严重依赖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进口。 虽然日本在部分芯片设备上领先,但在原材料方面对中国有较强依存,如果在关键原材料出口上设定“安全审查机制”或“临时限制”,不直接封禁而是设置不确定性,这样自然能强化战略威慑力。 同时提升对南海、东海等重要海运节点的控制力,通过演训、港口合作等方式形成潜在压力点。 而且日本经济高度依赖出口,尤其是对中国的贸易额占比极高,2024年双边贸易额已突破3000亿美元。 汽车、机械、电子产品对华出口依存度高,高端制造业零部件在华设有大量供应链工厂。 这时我们可以在特定高端制造领域加强准入审批,特别是对涉及军民融合、关键技术转移的投资项目进行动态审查。 鼓励替代采购与本土化替代:推动中国产业链加速国产替代,削弱日本企业在华市场的利润空间,形成“经济内耗”压力。 日本是典型的选票政治,社会对经济稳定、就业安全极为敏感,若民众生活水平受影响,执政党将面临巨大压力。 日本民众对价格波动、能源短缺反应剧烈,日本媒体环境虽偏西方,但民众对经济现实非常务实。 日本虽为美方盟友,却长期处于“被保护者”心态,地区安全极度依赖美军,缺乏真正独立的安全决策能力。 虽然日本舆论上得到西方支持,但其在二战历史、核污水排放、军事扩张等议题上存在“国际道义短板”。 国际舞台上,行动比口头强硬更有分量,不必在每次挑衅后都“发声明”,而是让对方看到实际后果。   我们跟日本贸易往来巨大,尤其在芯片、稀土、农产品上,日本对我们有着不小的依赖,如果真有必要,我们完全可以在这些关键领域动一动手,当然不是全面封锁,而是精准卡点,让对方明白,挑衅中国,是要付代价的。   俄罗斯的打法不是“全面开火”,而是找准对方的软肋,一招制敌。这种方式,既不容易升级冲突,又能达到威慑效果,一举两得。   如果日本又拿起了舆论的武器,那我们也可以装作听不见,看不着,让对方无能狂怒。   对那些打着“和平”旗号搞挑衅的国家,不能一味顾及舆论,要想赢得尊重,不是靠解释自己多“克制”,而是让对方知道你有底线,而且这个底线不能踩,一踩,立马有反应。   俄罗斯的做法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借势打力”,它并不急于全面对抗,而是在关键节点上施加压力,用有限的动作撬动对方的战略恐慌。 比如在能源战略上,俄罗斯没有一刀切,而是“操作项目”,让日本自己着急去谈判。   中国现在面临的局势更为复杂,既要保持经济稳定,又要应对外部安全压力,我们可以在半导体材料、农产品、技术服务等领域,设置“战略杠杆”,让对方知道,一旦触线,后果不轻。   这不是简单的“以牙还牙”,而是“以点破面”,让日本知道,一个看似小小的反制,背后可能牵动整个供应链的震荡,威慑力不在于动静大,而在于后果清晰。   当然,学俄罗斯,不是说照搬照抄,中日之间的经济联系远比俄日复杂,我们不能也不需要走极端路线,但俄罗斯那种“快、准、狠”的策略思维,确实值得借鉴。   对付日本,靠外交辞令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像俄罗斯那样,敢于出手、善于出手、掌握节奏,才能让对手真正“怕”你,而不是“误解”你。 战略博弈不是比谁嗓门大,而是看谁更懂得如何利用局势、掌控主动,学俄罗斯,不是学他强硬,而是学他思维方式,在对抗中找准点,在反制中讲究术,用最小的动作撬动最大的结果。 因为,真正的强者,从来都是说得少,做得多。 信息来源:俄罗斯对日本的反制措施,日方“完全无法接受”——环球时报

0 阅读:3

猜你喜欢

顾议史实

顾议史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