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培生集体喊“解气”! 刘进冲击院士落选,根本不是运气差,而是制度与 人心的脱节给了答案。 作为规培制度的核心推动者,刘进自己没熬过三年苦训,却让无数年轻人扛下三甲医院80%的基础活。拿着3000左右的月薪,连房租都不够,还要全年无休值夜班、熬夜写病历,出问题先背锅。 捐款一亿的心意值得肯定,但解决不了同工不同酬的核心痛点。好制度从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踩在执行者的脚印里——北大人民医院的同岗同酬已经证明,尊重劳动才能留住人才。 院士头衔拼的不只是学术,更是对一线的共情力。脱离了年轻人的真实困境,再宏大的制度也会少了温度。你觉得制度制定该先“蹲点”一线还是先画蓝图?来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