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大庆油田的发现者谢家荣,竟然吞下一整瓶安眠药。不久后,他就离开了人世

孔甲丙今说史 2025-11-24 19:56:44

1966年,大庆油田的发现者谢家荣,竟然吞下一整瓶安眠药。不久后,他就离开了人世,很快妻子就在他的身边发现一张字条,上面只有十个字,却让人泪流满面… 谢家荣1897年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职员家庭,从小就知道国家穷,工业弱,矿产就是命根子。1913年他考进农商部地质研究所,那时候国内地质人才屈指可数,老师有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这些大牛,训练特别严,每天天不亮就背着地质锤上山测地层。三年下来,他打下扎实基础,1916年毕业直接进地质调查所,很快就发了河北滦县和江西煤田的报告。 1917年公派去美国,先读斯坦福,后转威斯康星大学,1920年拿硕士学位。导师几次挽留他留在美国发展,他直接回绝,说中国需要他。三十出头就回国,一头扎进最苦的野外。甘肃玉门那趟,他一个人在河西走廊风沙里用罗盘测构造,写出中国第一次石油地质报告,认定玉门有开采价值。后来果然成了新中国第一个油田。 二十年代他跑长江中下游,敲岩石、背标本,发现大量矿产分布规律。1922年参与创办中国地质学会,当首任书记。1929年去德国进修煤岩学,回国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大学这些学校上课,带学生钻矿坑、摸岩石,强调野外实践才出真本事。他还创办《地质论评》,推动学术交流。 谢家荣最执着的就是石油。那时候全世界都说中国是贫油国,油只能海相生。他偏不信,1922年在玉门报告里就提构造对油气的重要性。1930年出书《中国之石油》,明确说三角洲沉积区最适合聚油,海陆交互相地层最有希望。这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石油地质专著,直接挑战西方观点。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他特别指出东北松辽平原有巨大油气潜力。十年后,1959年松辽盆地真喷出工业油流,大庆油田就这么来了。他的陆相生油想法得到最硬证实。 新中国成立后,他任地质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副所长,还管计划,推动全国资源普查,建立华北队221、华东队321这些专业队伍,把找矿变成全国一盘棋。他发现的淮南煤田、福建三水型铝土矿、栖霞山铅锌矿,到现在还在用。他的石油预测和规划,直接支撑了大庆的发现。 1966年8月13日晚,北京百万庄家里,谢家荣从单位回来后,吃了几口饭就说睡不着,怕吵到妻子吴镜侬,自己去门厅小床躺下。夜里他从床头柜拿出一瓶安眠药,整瓶倒出来一口一口吞下去。第二天一早,吴镜侬发现丈夫已经没了气息,身边空药瓶滚在地上,枕边一张小纸条,钢笔字写着:“侬妹,我先走了,望你保重。”十个字,工整却仓促。 谢家荣走后,吴镜侬搬去女儿谢恒家住。但旧居东西还在,有人多次上门翻箱倒柜,她觉得拖累子女。一天女儿上班,她留下字条回百万庄旧家,穿整齐衣服,用白布单盖住全身,也吞下安眠药。身边留给子女的纸条写:“我走了,去追赶你的父亲,他得有人照顾。”旁边还有空药瓶和一筒阿胶。夫妇俩同年相继离去。 谢家荣的贡献没被忘。他的陆相生油理论写进教科书,淮南煤田、福建铝土矿这些发现继续供矿。大庆油田的喷油,证明他几十年的坚持没错。1988年,老同事和学生们开座谈会,整理他的报告和论文出文集,让更多人知道这位地质前辈到底为国家干了多少事。他的名字刻在中国地质史里。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孔甲丙今说史

孔甲丙今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