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山东大妈火到央视新闻!”山东,12位河南籍工人在这里施工安装风电项目,当地一个大妈看到他们吃的很差,连续多日免费为12位河南籍工人送饭送水!而工人们知恩图报,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加温暖人心!网友:山东人的可贵之处,即使身处底层,不太富裕,依然有非常高的道德品质,因为他们是孔孟之乡! 在山东日照五莲县,有两样东西最近被网友反复提起:卢桂花大妈端出的油炸知了猴,和河南工人送来的猪后腿。 没人想到,这两样普通的东西,会串联起一段跨越省份的温暖故事,没有刻意设计,全是最朴素的真心。 先说说那碗油炸知了猴。 对山东人来说,知了猴是稀罕物,不少人家自己都舍不得多吃,卢桂花大妈却把它端给了12个陌生的河南工人。 这碗知了猴的背后,是9天不重样的热饭,是从自家厨房到工地的往返路,更是一份“见不得孩子吃苦”的心疼。 时间回到11月8号,12个河南工人背着工具来到五莲县的风电工地,要在这里安装风电设备。 当天上午,他们带的饮用水就喝光了,口干舌燥时,只好去附近村里借水,敲开了卢大妈家的门。 开门的瞬间,卢大妈就注意到这些年轻人——浑身是土,满头大汗,年纪和自己外出打工的儿子差不多。 没等工人多开口,卢大妈转身就进了厨房,烧开水、泡日照绿茶,提着茶壶送到工地。 也是在那天,她看见工人们蹲在地上啃泡面,冷风裹着尘土吹过,她当下就说:“以后中午我来送热饭。” 当天中午,一大盆有荤有素的饭菜就送来了,还有蒸得软糯的红薯和芋头,工人们捧着碗,吃得眼眶发热。 从那天起,卢大妈的作息多了一项固定安排:每天早上琢磨“今天给孩子们做啥”,中午准时提着饭桶去工地。 大锅菜配烙饼、炖肉加炸丸子、虾米炒青菜,她变着花样换口味,就怕工人们吃腻。 直到那碗油炸知了猴端上桌,工人才真正明白这份心意——“在家都不一定能吃上的东西,大妈把我们当自家孩子疼”。 后来工地转移到更远的地方,离卢大妈家有五六里路,来回要走半个多小时。 工人们劝她别送了,太折腾,可卢大妈只是摆手:“你们扛着器材更累,吃口热的才有力气。” 就这么着,不管天气冷不冷,她每天都准时出现,一送就是9天。 再说说那块猪后腿。 对河南工人来说,这不是普通的肉,是按老家“走姨家”的最高规格准备的礼物,是9天热饭暖出来的感恩,是“把大妈当亲人”的实在表达。 这块猪后腿的背后,是凑钱采购的心意,是“不能让善意落空”的坚持,更是一份“有恩必报”的真诚。 11月22号,工程快结束了,12个工人凑在一起商量:“大妈送了这么久的饭,咱们得好好谢谢她。” 有人提议按河南老家的规矩来,走亲戚就得拿最实在的东西,于是大家一起去买了猪后腿、土鸡蛋,还有点心和牛奶,装了满满三大包。 可到了卢大妈家,礼物却被连连拒绝:“我就是帮点小忙,哪能收这么贵重的东西?” “您就是我们的亲姨啊!”工人急了,“这9天的热饭,让我们在异乡尝到了家的味道,这些东西就该给您带。” 他们说起自己在外打工七八年,跑过不少地方,从没遇到过这么热心的人;说起每次接过热饭时,心里那种说不出的暖。 看着这群年轻人坚定的眼神,卢大妈最后只好收下了这份沉甸甸的心意。 直到后来,有工人把这段经历拍成短视频,卢大妈才知道自己“火了”。 赶集时有人跟她说“婶子你上新闻了”,她还愣着反问:“我就送了几天饭,咋还火了?” 在她眼里,那些热饭只是“该做的小事”,可在工人心里,那是异乡最珍贵的温暖。 一只知了猴,装着山东人的淳朴好客;一块猪后腿,藏着河南人的真诚感恩。 这场没有剧本的双向奔赴,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表演,却比很多故事更动人。 因为它藏着普通人最本真的善意,藏着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相互惦记。 那么到最后,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