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11月18日8点前,刚刚发生的最新消息! 一、“十四五”期间全国用水效率显著提高 水利部1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自“十四五”以来,我国在农业、工业和城镇节水方面持续推进,实现全国用水总量零增长,节水产业市场规模超7600亿元。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0%,是节水潜力最大的领域。目前,河套灌区正值秋浇期,水量监测中心实时监测土壤数据,数字模型精准反映灌排状态。“十四五”末,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580,保障了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预计到2030年,再生水利用量将超过250亿立方米。 二、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五五”规划《建议》强调人民至上,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提出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推动共同富裕。11月17日的《权威访谈》从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等方面进行解读,指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建议》围绕民生保障,推出促进高质量就业和健全社会保障的政策。同时,强调教育、科技和人才的重要性,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此外,针对医疗问题,提出加强基层医疗保障和优化医疗布局。 三、前10个月铁路客流创新高 促进服务消费 国铁集团11月17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9.5亿人次,同比增长6.4%,创下历史新高。进入四季度,铁路调整列车运行图,对130余条线路的动车组列车实施最低4折票价优惠。同时,学生、儿童和伤残军人等可享受额外折扣,常旅客会员也可获得双倍或三倍积分。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旅客出行意愿。此外,国铁集团还积极开行品牌旅游列车和“银发专列”,1至10月累计开行旅游列车2049列,同比增长28.1%。 四、前10个月我国中西部地区潜能释放 外贸实现较快增长 今年前10个月,我国中西部地区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6.68万亿元,外贸增速继续领先全国。中部6省的进出口总值为3.18万亿元,同比增长9.52%。中部地区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47.35%,其中电动汽车增长125.39%,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总值近30%。西部12省区市的进出口总值为3.5万亿元,同比增长8.9%,创历史新高。西部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达2.2万亿元,民营企业继续成为外贸主力。 五、权威解读|从10月数据看中国经济增长点 国家统计局11月14日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生产供给稳定,就业形势良好,物价有所改善,新动能不断壮大。农业方面,秋粮种植面积稳中有增,单产提升,全年粮食丰收可期。工业方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8%,对整体工业增长贡献显著。首席经济学家陈雳指出,消费复苏加速,新质生产力,特别是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六、创历年同期最高 中欧班列(西安)2025年开行超5000列 国铁集团最新统计显示,2025年1至10月,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5063列,同比增长16.3%,首次突破5000列,创下历史新高。开行量、货运量和重箱率等核心指标持续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欧洲方向开行3917列,中亚方向开行1146列;累计运送货物总重达556.4万吨,同比增长12.9%;发送50.5万标箱,同比增长10.5%。 七、中国城市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十强榜单上首次过半数 根据最新发布的《自然》杂志增刊《2024自然指数-科研城市》,中国城市首次在全球科研城市十强中占据超过一半的席位,北京连续蝉联榜首。该指数由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编制,追踪全球科研机构在高质量自然科学和医学期刊上的论文贡献。2024年,中国城市从五席增至六席,上海位居第二。北京和上海的科研产出增幅分别超过9%和近20%,而美国城市的份额普遍下滑。广州、武汉和杭州的排名显著提升,多个领域中中国城市继续领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