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笔当场摔烂了!日内瓦谈判第一天:乌克兰和美国代表争吵激烈! 11月23日,瑞士日内瓦万国宫一间闭门会议室里,美乌双方围绕所谓“战后和平框架”的首轮谈判不到三小时就陷入僵局。现场照片显示,乌克兰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秘书奥列克西·乌梅罗夫在美方代表宣读协议草案后,情绪明显激动,将手中一支黑色签字笔重重砸向桌面,笔杆当场断裂。 11 月 23 日,美乌双方围绕 “战后和平框架” 的首轮谈判,刚进行不到三小时就彻底陷入僵局,乌克兰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秘书奥列克西・乌梅罗夫的这一冲动举动,把两国之间的矛盾公开摆到了台面上。 这场谈判从一开始就暗流涌动,双方带着截然不同的诉求坐到谈判桌前。乌克兰方面本以为能得到美国明确的 “战后安全承诺”,甚至盼着美方在谈判中敲定长期军事援助计划和战后重建资金时间表。 毕竟当前乌克兰战场局势并不乐观,东部战线的拉锯战已经持续数月,冬季来临后后勤补给压力陡增,前线士兵的防寒装备、弹药供应都面临缺口,国内经济更是完全依赖外部援助,仅 2024 年就接收了美国约 450 亿美元的各类支援,却依然难以填补战争带来的消耗。 可美国代表一开场宣读的协议草案,就让乌克兰代表团彻底失望。草案中不仅没有明确的长期援助承诺,反而着重强调 “乌克兰需接受分阶段停火”“与欧洲国家协商重建资金分摊”,甚至隐晦提出 “考虑部分领土的临时自治”,这些内容直接触碰了乌克兰的核心诉求。 美方的逻辑很现实,持续多年的冲突已经让美国纳税人产生厌倦,国会内部对继续大规模援助乌克兰的分歧越来越大. 最新民调显示,支持减少对乌援助的美国民众比例已经超过 52%,拜登政府需要在支持乌克兰和国内政治压力之间寻找平衡。 乌梅罗夫的情绪爆发并非偶然,谈判前几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还在公开场合呼吁美国 “不要半途而废”,强调 “和平不能以牺牲领土为代价”。 而美方在谈判中表现出的 “降温” 态度,让乌克兰感受到了被 “边缘化” 的危机。更让乌方不满的是,美方草案中关于 “战后安全保障” 的条款模糊不清,仅提到 “将与北约盟友协商制定框架”, 却没有明确美国是否会直接参与战后对乌安全防护,这与乌克兰期望的 “类似美日安保条约” 的明确承诺相去甚远。 事实上,美乌之间的分歧早已不是秘密,只是在谈判桌上彻底爆发。此前美国已经多次削减对乌援助规模,原本承诺的 F-16 战机交付时间一推再推,最新一批军事援助中,防空导弹和炮弹的数量也比乌克兰预期少了 30%。 美方的顾虑很直接,一方面担心援助资金像 “无底洞” 一样难以收回,另一方面也怕过度介入会引发与俄罗斯的直接冲突,毕竟当前俄罗斯在白俄罗斯部署的战术核武器已经进入战备状态,美国不愿冒这样的风险。 谈判现场的紧张氛围从细节中就能看出端倪。据在场知情人士透露,美方代表宣读草案时,乌梅罗夫一直紧攥拳头,眉头紧锁,时不时用笔尖敲击桌面表达不满。 当听到 “领土自治” 相关表述时,他突然打断发言,双方随后陷入激烈争执,声音一度传出会议室。最终在美方坚持 “草案内容不可修改” 后,乌梅罗夫情绪失控,才有了摔笔的一幕,随后乌克兰代表团暂时退出会议室,谈判被迫中止。 这场谈崩的背后,是美乌战略诉求的根本分歧。乌克兰想要的是 “全面胜利” 和 “完整领土”,而美国更看重 “可控的和平”,希望尽快从冲突中抽身,把资源转向亚太等其他战略方向。 与此同时,欧洲国家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德国、法国等国虽然表面上支持乌克兰,但实际援助力度已经明显下降,2024 年欧洲对乌援助总额比去年减少了约 20%,不少国家开始私下与俄罗斯接触,探讨冲突结束后的合作可能。 谈判中止后,美乌双方都没有公开更多细节,仅发表简短声明表示 “将继续沟通”。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次摔笔事件不仅暴露了两国之间的裂痕,更让乌克兰的处境变得更加微妙。 没有美国的坚定支持,乌克兰在战场上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而美国如果失去乌克兰这个 “棋子”,其在欧洲的战略布局也将受到冲击。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