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受聘出任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一直以来,我有一种感觉,中国作家的地位和社会名望越高,亲日思潮就越发深厚。 这种执念是唯心主义的,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背道相驰,或者说八杆子打不着,而且,国家大剧院还隆重上演了由莫言亲自改编的话剧《红高梁》,莫言先生还将这部作品作为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献礼,莫言先生动情地阐释了所谓的“红高梁精神”是中国人民取得胜利的重要精神力量。 当然,莫言先生有对作品红高梁的最终解释权,毕竟人家是原创,但从八十年代至今,四十多年来,小说或者电影《红高梁》,似乎并不突显抗日,而不过是将抗日作为故事的背景板,道尽土匪的恩义、乡野丫头的痴情、共产党人的“另一面”以及“党国精英”的“另一面”,这种颠覆色彩浓重、故事情节离奇、结局魔幻的系列故事,在四十年后的今天,居然有了新的时代“内涵”——“红高梁精神”!——莫言将之概括为:全民抗战的精神。呵呵! 人民大学另一位名望甚隆的作家是阎连科,当他被中国文学界捧上天的时候,他的“一颗糖的故事”和莫言先生的作品一样,成为拷问人性的题材。还有一位被文学界视为才情卓异的少女作家蒋方舟,她如日中天的时候,也是中日关系的蜜月年代。 但愿我这是无端的联想,我愿的我的话只是一派胡言,就此打住!

用户17xxx01
如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