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开战即封门”?你想想,日本正愁手里没牌打,这70万滞留人员就是天然的“

桃叔笑谈 2025-11-25 23:59:58

为什么说“开战即封门”?你想想,日本正愁手里没牌打,这70万滞留人员就是天然的“人肉盾牌”。指望日本开放港口让你撤?那简直是与虎谋皮。真正的撤侨,早在外交部发布“暂勿前往”的那一刻就已经结束了,剩下的,全是命。 “开战即封门”的本质的是战争状态下主权国家的战略博弈与现实困境的双重叠加,日本手中的滞留人员筹码与利比亚撤侨的特殊环境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根据日本入管厅2025年的数据,在日登记的中国大陆籍与台湾籍居民已达97万余人,即便剔除长期居留的群体,短期滞留的游客、留学生、务工人员数量也远超70万这个数字,如此庞大的人群分布在日本列岛各个城市,从北海道到冲绳,分散程度远超想象。 日本作为岛国,全国核心港口仅有22个,其中能停靠大型客轮和军舰的深水港不足10个,这些港口在和平时期承担着全国80%的外贸运输,一旦开战,日本自卫队会第一时间接管所有港口,实施军事封锁,这是二战时期日本封锁本土港口、阻止人员外流的历史惯性延续,当时连本国平民的跨岛流动都受到严格限制,更别说为敌对国家的公民开放撤离通道。 利比亚撤侨的成功根本不具备复制性,2011年利比亚内乱时,当地政府已经失去对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控制,各路武装割据一方,没有统一的指挥体系来封锁港口,中国当时能协调商船、军舰甚至借道第三国撤离3.5万余人,核心是利用了混乱中的权力真空。 而日本是主权完整、军事体系健全的国家,自卫队的港口守备部队常年进行反介入演练,战时会在港口周边部署反舰导弹、水雷和巡逻舰艇,任何未经允许的船只靠近都可能被直接击落或击沉,这种严密管控能力是利比亚那种混乱局面完全不具备的。 更关键的是,利比亚当时没有将外国侨民作为战略筹码的意识,而日本在历史上就有利用人质进行政治博弈的传统,如今面对军事力量对比的现实,这97万滞留人员自然成了最廉价也最有效的“制衡工具”,让中方在军事行动时投鼠忌器,日本没理由放弃这种无需成本的筹码。 撤侨从来都是与时间赛跑的系统性工程,真正的黄金窗口期从来都不是开战之后,而是外交部发布“暂勿前往”预警的那一刻。 回顾2022年俄乌冲突、2023年苏丹撤侨,中国都是在局势恶化初期、交通尚未中断时就启动了撤离行动,一旦战火蔓延到交通枢纽,撤侨难度会呈几何级数增长。 日本的交通网络高度集中,几条主要铁路和高速公路连接着各大港口,开战初期日本必然会控制这些交通干线,滞留人员连赶到港口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登上撤离船只。 而且日本的入管系统对外国人的行踪掌握得极其精准,从住宿登记到出行记录都有详细数据,战时完全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快速定位和管控滞留人员,形成事实上的人身限制,所谓“开放港口让你撤”不过是脱离现实的幻想。 那些生搬硬套利比亚撤侨经验的人,忽略了最核心的差异:利比亚撤侨是在多方势力割据的无政府状态下进行的,而中日开战是两个主权国家的正面对抗,日本的国家机器会全面运转起来执行封锁政策。 从数据上看,利比亚撤侨时中方动用的最大船只载客量不过千人,要撤离70万甚至更多滞留人员,需要至少700艘同类船只,且不说战时能否组织如此庞大的船队,单是穿越可能布满水雷和军舰巡逻的日本海,就是一场豪赌。 更现实的是,日本作为岛国,其经济和军事命脉都依赖港口,开战即封港是必然选择,既可以阻止敌方物资输入,也能切断人员外流,而滞留人员恰好成了这个封锁政策的附加筹码,让日本在战略上占据主动。 外交部的“暂勿前往”通知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基于历史案例和现实局势的风险预警,那些无视预警依然前往或滞留的人,本质上是在拿自己的命运赌日本的“仁慈”,而在国家利益面前,这种仁慈从来都不存在。

0 阅读:175

评论列表

水平面多面体

水平面多面体

3
2025-11-26 00:34

罗斯福的战事管理条例,可以参考学习一下。

猜你喜欢

桃叔笑谈

桃叔笑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