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24日发文写道:“有论者认为中国此次的反应过度,但今天的中国已不是甲午战争时期的中国,而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人工智能、军事和空间探索的科技发展等等成就,都可与美国平起平坐。高市逞一时之勇,说了美国也不敢说的话,也许正中中国的下怀,恰好提供中国一个发威的机会。中国舞剑,志在其他想干预内政,经常对它指手划脚的外国势力。日本此次被当作负面例子,狠狠教训一下。” 高市早苗敢说那番越界话,从不是真有对抗硬实力,是赌着美国的庇护,也赌着中国会忍,说到底全是政治算计里的急功近利。她上台后日本经济没见起色,右翼选票还一个劲流失,急着靠激进表态讨好“日本会议”这类右翼团体,稳固执政根基,竟直接把“台湾议题”绑上日本安全框架,公开放话“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甚至暗示会联动美国介入——这话连白宫都没敢直白说,美国虽一直撮合美日韩同盟制衡亚太,却清楚与中国直接军事对抗得不偿失,此前对华芯片封锁、经贸施压,反倒倒逼中国在光刻机、算力领域实现突破,去年中国AI算力规模同比涨35%,自主大模型落地工业、医疗等关键领域,美国没占到便宜,反倒丢了不少市场份额,这般前车之鉴,高市愣是选择性无视。 所谓“中国反应过度”,本质是部分人还停留在过去对中国的刻板认知里,忘了甲午年间的屈辱早成历史。当年甲午,中国GDP虽仍居世界前列,却因制度腐朽、军备废弛,北洋水师看似舰船林立,实则战力拉胯,连主权都护不住;如今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任人拿捏的国家,经济体量稳居世界第二,关键领域自主可控能力持续升级,军事上055型驱逐舰已列装8艘,航母编队具备远洋部署能力,航天领域天宫空间站长期有人驻留,连探月探火都实现自主突破,这些实打实的成就,不是用来炫耀的资本,是维护主权的底气。换作以前,或许还会顾虑多方制衡忍一忍,现在中国有能力反制,自然不会放任别人触碰主权红线,这份回应,是底线所在,何来“过度”之说? 高市没算清的账,日本商界和普通民众却看得明白。日本对华贸易依存度常年超20%,去年丰田、本田对华销量占比均超四分之一,她那番话一出,两家车企股价当日就跌了2.3%、1.8%,不少日本中小企业主更是慌了神,靠着对华供应链吃饭的厂子,生怕关系紧张断了生计,私下里全在吐槽高市“拿国家利益换选票”。普通民众也没闲着,近期日本街头陆续出现呼吁“理性对华”的诉求,老一辈经历过战争,怕卷入冲突丢了安稳日子,年轻人担心经济下滑找不到工作,高市的激进主张,在国内本就没多少真正的支持者,全靠右翼势力撑着场面。 美国嘴上喊着支持,实则藏着利己算盘,从没想过真给日本兜底。此前日本为抱美国大腿,硬生生把防卫开支提至GDP的2%,花千亿美金采购美国武器,结果拿到的装备不少是翻新货,后续维护还得持续砸钱,美国赚得盆满钵满,却从没承诺过“日本遇袭必出手”。反观中国,反制从不是空谈,之前有国家跟风干涉中国内政,中国直接调整双边经贸合作,不到半年对方就主动缓和态度;这次针对日本挑衅,中国海空力量在周边海域开展联合巡航,常态化保持存在,既回应了挑衅,也没主动升级冲突,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这份克制,是实力带来的底气,也是敲山震虎的智慧。 中国舞剑,从来不止针对日本,更是给那些总想着干涉中国内政的势力提个醒。这些年不少国家跟着美国起哄,动辄拿涉台、涉港等议题指手画脚,以为中国好欺负,如今日本主动撞上来当负面典型,刚好让他们看清:中国维护主权的决心不容低估,实力也撑得起这份决心,再敢越界,迟早要付出代价。新加坡联合早报能说出这番话,正是看透了中国的战略考量,不是要主动挑事,是借日本的挑衅立规矩,让外界摸清主权红线不可碰。 高市早苗逞一时之勇,不仅没给日本争到所谓“话语权”,反倒把日本架在了火上,往前冲怕遭中国反制,往后退怕失了美国信任,这般两难境地,全是自己急功近利作出来的。时代早变了,靠依附霸权、挑衅他国稳固自身地位,终究走不长远,日本要是还看不清现实,跟着右翼一条道走到黑,最终吃亏的只会是自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