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突然宣布了 11月24日,综合日媒报道,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大型无人机“海上卫士”23日在北九州机场着陆时,螺旋桨和尾翼与跑道接触并受损,国土交通省已将其认定为“重大事故”。 这款“海上卫士”无人机可不是普通型号,它是日本海上保安厅近年来重点引进的装备。 该机型源自美国通用原子公司的MQ - 9B,长11.7米,翼展达到24米,最大续航时间能超过40小时,主要用于海上巡逻、监视以及搜救等任务。 日本海上保安厅在2022年的时候采购了3架,每架单价约120亿日元,算下来折合人民币不少,本想着靠它们提升海上安保能力,没成想这次出了这么大的纰漏。 根据现场目击者的描述,这架无人机在北九州机场着陆阶段出现了明显异常。 当时无人机已经接近跑道,就在即将平稳落地的瞬间,机身突然发生倾斜,先是尾翼触碰到跑道表面,紧接着螺旋桨也跟着擦到了地面,现场还能看到少量碎片散落。 幸运的是,这起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也没有影响到机场其他航班的正常起降,机场方面在短暂检查后就恢复了跑道的使用。 不过从受损情况来看,螺旋桨出现了明显的弯曲变形,尾翼的复合材料外壳也有破损,想要修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对于这起事故的原因,目前官方还没有给出确切结论,但业内人士猜测可能与着陆系统故障有关。 有专家分析,无人机在着陆过程中,液压系统或者姿态控制系统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这样的情况发生,毕竟“海上卫士”作为大型无人机,着陆时对系统的稳定性要求极高。 也有人提出,或许是当时的天气条件存在影响,不过北九州机场当天的气象数据显示,风速和能见度都在正常范围内,这个因素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这起事故对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影响不小。 要知道,目前整个海上保安厅也就只有3架“海上卫士”无人机,这次受损的是其中一架,短期内必然会影响到原本的海上巡逻计划。 西南海域是这些无人机的主要活动区域,现在少了一架,巡逻频次和覆盖范围都可能会打折扣,后续想要补充或者维修,还得依赖美国原厂的配件和技术支持,周期肯定短不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不是MQ - 9B系列无人机第一次出现事故了。 之前澳大利亚军方装备的同型号无人机,就曾因为软件问题在飞行中出现故障,最终迫降成功,但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坏。 这次日本的事故,难免会让外界对这款无人机的适航性产生一些质疑,毕竟作为一款用于安保任务的装备,可靠性可是重中之重。 事故发生后,日本海上保安厅迅速做出反应,宣布暂时停飞了另外两架同型号无人机。 他们表示,在没有查明事故原因之前,为了安全起见,不会再动用该型号无人机执行任务,同时已经成立了专门的调查小组,联合通用原子公司的技术人员一起展开深入调查。 国土交通省也同步启动了监管程序,要求海上保安厅提交详细的事故报告,并且会对无人机的维护保养记录进行全面核查。 北九州机场方面也配合调查,提供了当时的塔台通讯记录和跑道监控录像,希望能为事故原因的认定提供更多线索。 对于日本来说,这次无人机事故无疑是一次不小的教训。 近年来,日本一直在加强海上安保力量的建设,引进了不少先进装备,但装备的可靠性和维护能力同样重要。 这次“海上卫士”出问题,暴露出在装备管理和技术保障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漏洞,后续如何改进这些问题,将会是海上保安厅重点要解决的事情。 不少日本民众也在关注这起事故的进展,有网友表示,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查明原因,给公众一个交代,毕竟这些装备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 还有人担心,如果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会不会影响到海上的安全保障工作,毕竟现在周边海域的情况并不简单。 目前,调查工作还在紧张进行中,国土交通省表示会在30天内提交初步的调查报告。 大家都在等着看,这次事故到底是偶然事件,还是存在深层次的问题,而日本海上保安厅又会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