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媒体表示:如果中国陷入了战争中,或许会有很多国家出手对付中国,如果彻底将对手打疼了,一切问题或许都会解决,才能换来真正的尊重与和平。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俄媒最近那句话挺扎眼:如果咱们一旦陷入战争,很可能会有一堆国家冲上来围攻;可要是中国真把对手打疼了,很多问题反而会自己消停,尊重和和平才会跟着来。 听着狠,其实说穿了就是一句老理儿——你弱的时候谁都想踩你一脚,你真硬起来,别人反而会离你远点。 中国为什么特别听得懂这话?因为吃过太多亏。 鸦片战争,英国拉着十几艘军舰、几千人,就把清政府打得找不着北,最后割香港、赔白银,《马关条约》更狠,日本从中国嘴里抠走2亿两白银,还把台湾和澎湖一起端走。 那时候的中国,军队装备破烂,工业几乎是空白,打不赢也打不起,在别人眼里就是随便宰的“软柿子”。 那几十年,中国基本没让谁“疼”过,只是一味挨打、赔钱、让步,换来的不是尊重,是一轮接一轮的瓜分,弱国无外交,不是写在书上的空话,是被洋人一炮一炮轰出来的。 真正开始改命,是从抗美援朝。 当时新中国刚站起来,家底薄得很,美军却带着十几个国家冲到家门口,飞机坦克一水儿顶配,志愿军这边棉衣都不够发,武器是东拼西凑的“万国牌”。 按很多西方人的想法,这仗中国肯定扛不住。 结果长津湖一仗,零下四十度,志愿军硬是咬着牙把美军王牌陆战一师打得掉头就跑;上甘岭那巴掌大点阵地,被炸得山头都矮了一截,志愿军愣是守了四十多天,美军死伤惨重,最后只能回到谈判桌。 这回算是真正“打疼”了对手,美国人第一次发现,跟中国打仗不是轻松刷经验,而是要付出真流血的代价,此后几十年,美国在东亚动手前三思而行,就是怕再碰上这种硬仗。 再看今天,底牌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的中国,不再是当年那个连钢厂都没有的穷国,而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工业总量占全球三成,从螺丝钉到大飞机都能自己造,军队也早就不是靠人海战术凑数的部队,而是有航母、有隐身战机、有远程导弹的现代化军队。 海上有航母编队、055大驱撑门面,空中有歼-20、预警机织天网,远方还有东风系列导弹压阵。 简单说一句:谁要真敢插手中国核心利益,不会只挨一记警告,而是得盘算自己能不能承受被打掉几颗牙。 南海就是个现实的试卷。 那几年,美国很爱秀存在感,航母往南海一摆,媒体就喊“震慑中国”,有的周边小国也跟着起哄,军舰往我家门口凑。 中国没吵架,直接拉出三大舰队,实战化军演一开,反舰导弹、轰炸机、潜艇全都上台亮相,意思很简单:真要顶到最后一步,你不可能全身而退。 结果呢?美国航母悄悄往后退,话锋也从“要教训谁”变成“避免误判”;一些原本想搭顺风车的国家,回头开始谈合作、谈经贸,因为他们发现——这一片真要闹翻天,自己挨的那口“疼”恐怕比中国还重。 别忘了,还有经济这根杠杆。 现在不少国家嘴上喊着要“对冲中国”“降低依赖”,但心里都清楚,供应链一断、市场一丢,先疼的是自家工人、自家企业。 澳大利亚跟着美国乱跳那几年,煤卖不出去、红酒囤仓库,损失实打实写在账上,最后还是转回来继续做买卖,欧洲企业嘴上关注“安全”,身体却很诚实,照样大规模加码在中国投资。 这就是现实:真把中国逼急了,军事上不好打,经济上也要掉层皮。 所以,俄罗斯媒体那句话才显得扎心:如果中国一旦被推入战争,肯定会有人凑上来刷存在感、赚便宜;但只要中国能把参与围攻的那帮人打得够疼,让他们发现这是笔血亏的买卖,他们就会自己刹车。 这不是煽动谁“逢人就打”,恰恰相反,这是在提醒——想要真正的和平,光说“我们爱和平”是不够的,还得让别人清楚知道:逼中国动武,是一件非常不划算的事。 中国现在的路子,其实一直很清楚:不主动找事,但也绝不怕事,能谈就谈,能缓就缓;可一旦有人真想把中国推到悬崖边上,那就必须准备好一起掉下去。 对那些整天盘算“围堵中国”的人来说,这才是真正需要认真对待的部分——你可以不喜欢中国崛起,但你得认账:这个中国,已经不是谁都能随便动两下的软目标了。 说到底,和平不是别人施舍的,是你让别人“怕疼”之后才稳得住,历史已经证明过无数次:退让换不来尊重,只会养大别人的胃口;只有让对手真切感受到代价,和平才不是一纸空话。 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挨打,现在总算有了把话说硬、把事做实的底气,那些还想着“拉一群人一起教训中国”的国家,也该好好掂量一下——你到底有没有承受那种“真正打疼”的资本。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个人观点,理性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