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听说过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吗?这个例子一般用来说明他的气节,不愿

西门大妈啊 2025-11-26 17:37:12

大家都听说过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吗?这个例子一般用来说明他的气节,不愿同流合污,这也是一种在乱世中明哲保身的方式。不过这并不是他第一次上班,陶渊明一辈子辞职五次,每一个班都时间很短,从八十天到一年。也就是说,满打满算这个人一共上班不超过五年,就再也不上班了...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他这不是躺平,而是拒绝和官场同流合污压榨百姓。这种举动无疑是需要勇气的,但是更需要的是:钱陶渊明祖上不是一般人,背景十分显赫。他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年的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权倾一时,也让他家成为当时响当当的大家族。他的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也是一方大员,但是到了他父亲就没啥太详细的记载,据说是任安城太守,但是官职可能不高。总之这个大家族开头赫赫扬扬,到了他这一辈,属于比较没落,但依然底蕴深厚,因此还能谋个差事。陶渊明这一代一开始是有点小钱的,但应该不是很富裕,类似中小地主。他曾经提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归隐初期能“僮仆欢迎”、有酒“盈樽”,应该是一种当时的小富状态,谈不上优渥。他也自己参与劳动,但是看他的诗文也知道,他本性疏懒,不善于经营,家境不断下滑,到了晚年到了“瓶无储粟”的地步,不得不向邻居乞食。他还作了一首诗《乞食》: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到了这一步还能这么乐观,这是真豁达~除了不善经营,陶渊明的家庭负担也比较重。他第一位妻子为他生了4个儿子之后去世,他续娶了翟氏为继室。翟氏倒是和陶渊明算是灵魂伴侣,《南史》记载“其妻翟氏,志趣亦同,能安苦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可见她和丈夫一起劳动,互相理解,夫妻感情十分深厚。陶渊明一共有五个儿子,这五个儿子的情况如何呢?他写了一首诗,一口气把骂了四个,可能最后一个实在是太小?: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鸡娃老母亲狠狠共情了....

0 阅读:0
西门大妈啊

西门大妈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