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盛顿的乌克兰剧本里,日本是比台湾更合适的耗材 当樱花季的列车掠过富士山,一份标注“2027”的作战想定正在暗网流转。它像一把被擦亮的武士刀,刀尖指向台湾海峡,刀柄却握在五角大楼的掌心。东京否认、白宫沉默,但卫星图像不会说谎:九州弹药库、那霸加长跑道、西南诸岛新出现的“爱国者-3”阵地,正把抽象文字变成可触摸的杀机。历史反复证明,每一次“意外泄密”都是战略试探的灰色预演,而这一次,太平洋西岸的风声鹤唳,不过是更大剧本的序章。 一、被打开的潘多拉档案:三份作战想定背后的百年执念 2021年自卫队内部兵棋推演文件显示,日方把“台海有事”切割成72小时、30天、180天三个时间维度,分别对应“夺岛闪击”“持久封锁”“战略僵持”三种剧本。最刺眼的是,所有想定都默认美军将在第48小时全面介入,日本只需“充当垫脚石”。这份心理契约,与1902年第一次英日同盟的密约何其相似——当年伦敦用东京之手制衡沙俄,今天华盛顿用同样的手势,把东京推向火线上风。不同的是,当年的联合舰队还能赌对马海战的奇迹,今天的F-35J却必须依赖美军Link-16数据链才能起飞。当“自主防卫”沦为系统插件,所谓作战计划,不过是美国印太司令部的日语补丁。 二、华盛顿的乌克兰剧本:为什么日本比台湾更合适当耗材 CIA内部评估报告(2023年泄露版)给出了冷酷的量化指标:台湾距离大陆平均180公里,缺乏战略纵深;日本西南诸岛链绵延1200公里,可天然切割解放军南北机动。更关键的是,台湾没有核武器庇护,而日本却享有《美日安保》第五条“核保护伞”——这意味着北京在打击时必须计算与美军升级的风险溢价。一旦冲突延长,日本万亿美债持仓与全球第三大外汇储备,将成为美国“以日养战”的自动提款机。正如布雷顿森林体系用黄金锚定美元,华盛顿如今打算用日本的工业血液,为印太新秩序再次镀金。 三、东京的两次误算:经济命门与民意背板的双重裂缝 日本财务省最新数据显示,2024财年对中国贸易依存度仍达23.8%,其中重稀土进口占比92%。而稀土加工环节,中国掌握全球87%的专利墙。换言之,只要北京把出口管制清单从“镓、锗”升级到“钕、铽”,丰田的电动机、三菱的雷达、甚至富士通的空空导弹导引头,都将在六个月内陷入“无米之炊”。更致命的是社会心态:内阁府“防卫世代”民调表明,18—29岁年轻人中,64%反对“为台湾出兵”,远高于全体均值(53%)。当自卫队秘密征召令在推特泄露后,“逃往北海道”一度登上热搜。一个连征兵制都恢复不了的国度,如何复制乌克兰的“全民抗战”神话? 四、北京的非对称破局:从“区域拒止”到“历史叙事”的反攻 解放军最近一轮围台演练中,轰-6K携带的并非鹰击-21,而是成捆的日文宣传单——上面印着1945年9月9日南京受降仪式的黑白照片。这种“心理航弹”被外媒嘲讽为“宣传秀”,却精准戳中日本右翼最恐惧的历史伤口。与此同时,琉球独立研究会在东京大学悄然成立,其学术顾问名单里出现多位中国南海研究院的客座教授。当华盛顿用“第一岛链”当作地理枷锁,北京正在把“战后秩序”变成法律绞索:既然《波茨坦公告》写明日本主权仅限本州四岛,那么西南诸岛的军事部署,是否构成对战胜国秩序的实质性违反?一旦该议题被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美国将不得不面对“用否决权保卫日本扩军”的道德赤字。 五、终局猜想:当樱花坠落时,谁会为武士道收尸? 把时钟拨回1941年,山本五十六在出发前写给朋友的信里说:“如果半年内不能逼和美国,帝国将陷入无尽深渊。”今天的东京决策圈,同样把2027年设为“关键决断点”——届时美军航母将首次迎来无人僚机中队,中国第三艘航母也将形成完整战力。时间窗口的收窄,让“速战速赌”的诱惑死灰复燃。但历史给过日本两次教训:一次是珍珠港的战术胜利换来战略窒息,一次是广场协议的经济登顶换来“失落三十年”。如果还有第三次,它大概率不会发生在台海战场,而会出现在东京湾的国债市场:当日本央行无力承接新发美债,当华尔街空头狙击日元,当社会保障基金被迫抛售美股,真正的“玉碎”可能是一声不吭的汇率崩盘。那时的自卫队,恐怕连燃油费都要去找美联储赊账,还谈什么“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 风起于青萍之末。当樱花季节的列车再次驶过富士山,人们或许会想起百年前那个自诩“脱亚入欧”的帝国——它曾用一场豪赌把国运押给英伦,再用一场惨败把主权交给山姆。今天的日本,又一次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只是这一次,对面不再是可以割地赔款的清帝国,而是拥有完整工业体系、二次核反击能力以及十四亿人集体记忆的现代中国。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会押韵。若东京执意把国运绑在别人的航母甲板上,它终将发现:当樱花坠落时,没有一片花瓣是无辜的。 日本战略改变 日本涉台战略 日本战略困境 日本安全策略 日本展望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