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还能坚持多久?——乌克兰困局下的权力天平倾斜 2025年11月的乌克兰,硝烟弥漫,危机如潮水般涌来。泽连斯基这位曾经的“战时明星总统”,如今正站在权力悬崖的边缘,军事失利、政治内耗、民生崩溃,多重危机叠加,让他的执政根基摇摇欲坠。 军事上: 乌克兰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挫败。2025年10月,俄军发起猛烈攻势,一个月内便控制乌克兰约5000平方公里土地,累计占领区达国土总面积的19%。顿巴斯核心矿区、黑海重要港口相继失守,乌军防线被一步步压缩。 前线乌军弹药短缺、兵员损耗严重,有士兵透露连续五天未获补给,防空系统拦截率不足40%,日均伤亡超千人。 更糟糕的是,西方对乌军援大幅缩水,美国每月援助从15亿减至10亿美元,还暂缓交付关键防空系统; 欧洲承诺的贷款也多次推迟,乌克兰仿佛被西方“断奶”,失去了最关键的外部支撑。 政治层面: 泽连斯基政府深陷信任危机。国内腐败问题如毒瘤般蔓延,国防部2亿美元军购资金“不翼而飞”,反腐报告引发基辅大规模抗议,议会甚至传出“罢免总统”的声音。 民众对政府的信任降至冰点,曾经的“民族英雄”形象,如今已沦为“寡头敛财的工具”。 国际上,泽连斯基也陷入孤立。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提出“基于现有边界停火”方案,虽被乌方视为谈判筹码,实则暴露其被西方抛弃的险境。 他曾拒绝俄方和谈倡议,如今却不得不接受“排除俄罗斯的谈判地点”这一屈辱条件,执政基础岌岌可危。 民生方面: 乌克兰经济已彻底被战争拖垮。军费占GDP比重高达32%,财政赤字每月达40亿美元,外债规模突破1200亿美元,相当于战前GDP的180%。 能源基础设施损毁超60%,460万儿童失学,1000万难民流离失所。 联合国警告,若冬季能源危机持续,乌克兰将面临“人道主义灾难”。 民众心态也发生巨变,从“为自由而战”到“为生存而逃”,东部地区支持谈判比例升至50%,民族主义叙事在生存需求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泽连斯基的坚持已无战略价值,唯有谈判止损。 但俄方要求以“实际控制线”停火,美方想“冻结冲突”,和谈充满变数。 乌克兰或重蹈阿富汗覆辙: 西方撤资后,乌军退守利沃夫,东部沦为俄势力范围,国家长期分裂。 泽连斯基或背负骂名,但他将国家命运过度绑定西方,却未预见“棋子终成弃子”的结局。 乌克兰的未来,或许早已不在他手中,而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