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美国输了要吃蘑菇弹,打俄罗斯输了要去西伯利亚挖土豆,打中国输了鞠个躬,道个歉,完事儿还能被欢送回国!日本从不因为你强大就不敢打你,只因为你让它付出的代价不够! 这话说得挺在点子上。日本最近确实有点“看人下菜碟”。看看高市早苗那些人,张嘴就是“武力介入台海”,支持率还能往上窜。为啥他们敢这么放话?说白了,就是觉得惹中国的成本低。 回想一下历史,日本对待战胜过它的国家,态度截然不同。美国扔过原子弹,苏联扣过几十万关东军战俘去西伯利亚劳改。这些教训,日本是刻在骨头里的。所以它对美俄,哪怕心里不服,面上也得规规矩矩。 但对中国呢?战后我们选择了以德报怨,放弃了巨额战争赔款。这份善意,现在看,反而被一些人当成了可以试探的底线。他们觉得,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外交上吵几句,过一阵子又该做生意做生意。 再看看具体的事。钓鱼岛那边,我们的海警船现在常态化巡航,他们闹腾的声音不就小多了吗?这就是实打实的代价。你往前一步,我就得往前两步,让你知道疼。 还有那个“欢送回国”的例子,指的是之前那个闹得沸沸扬扬的间谍案吧。案子查清楚了,依法办事,该遣返遣返。这体现了我们的法治精神和人道主义。但这份大度,绝不应该被误解为软弱。 所以关键在哪?就在于要让某些人明白,挑衅中国核心利益的代价,是他们绝对承受不起的。这种代价不一定是炮火,可以是经济上的,可以是外交上的,也可以是国际舆论上的。必须精准、有力,打到痛处。 国际关系有时候就像邻里相处。你讲道理、好说话,是修养,但不是谁都能骑到你头上的理由。尊严和尊重,从来都是靠自己争来的,不是靠别人施舍的。 这背后其实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和平不是求来的,是基于实力和决心的平衡。我们对谁都愿意以礼相待,但谁要是想碰我们的红线,那就得准备好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个原则,对谁都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