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火灾暖心的一幕 深圳消防去口岸集结了 但是,香港那边还不打算请求支援 香港大埔宏福苑的火光牵动着所有人的心,这场五级火灾蔓延至7幢大厦,已造成44人遇难的沉痛后果,香港消防全员出动,700余名救援人员顶着高温与明火展开搜救,这样的场景让每个关注者都揪紧了心。 而另一边,深圳消防车队深夜集结莲塘口岸的画面,成了这场灾难中最暖心的注脚。没有高调的宣言,只有整齐排列的消防车和随时待命的救援人员,哪怕香港暂时无需支援,他们也选择提前就位——毕竟灾情面前,一分钟都可能关乎生命,与其等命令再行动,不如提前站在离危险最近的地方。 很多人会疑惑,为什么不直接跨境支援?其实救援从不是人多就管用,老旧屋邨的道路、燃烧后的建筑结构,都决定了作业空间有限,盲目投入反而可能影响现场秩序。深圳消防的“备而不用”,恰恰体现了专业与默契,这不是形式主义,而是对生命最负责的预判。 更让人动容的是,这种待命早已不是第一次。之前粤港澳大湾区的跨境救援演练,早就打通了“绿色通道”,三地消防早就练过协同作战的默契。这次深圳的主动集结,不过是把演练中的流程落到了实处,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道理,变成了看得见的行动。 有人说希望用无人机救火,想法很美好,但当下最靠谱的还是这种实打实的准备。香港有专业的救援力量,深圳有随时驰援的诚意,这种“你全力应对,我随时兜底”的状态,正是大湾区共同体最生动的体现。地域有界,但生命无界,救援的默契从来都不在于是否真的出动,而在于无论何时,我都在你身边。 这场灾难里,我们看到了香港市民自发当义工运送物资的善良,看到了救援人员逆行的勇敢,更看到了深港之间无需言说的守望。你觉得这种跨境救援的默契,是不是大湾区最珍贵的财富?如果是你,会为这份待命的诚意点个赞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