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战争绝不会和俄乌战争一样克制,一旦开打就是不死不休的灭国之战。不可能打打停停

娱妮相约娱乐 2025-11-27 11:18:14

中日战争绝不会和俄乌战争一样克制,一旦开打就是不死不休的灭国之战。不可能打打停停。 中日之间的历史恩怨不是简单的国仇家恨,而是刻在民族基因里的生死记忆。 3500万军民伤亡的数字背后,是14亿人代代相传的血色记忆。 这种记忆不是教科书上的铅字,而是家家户户族谱里空缺的名字,是外婆手臂上永远洗不掉的烙铁印。 而日本对待这段历史的态度,像撒在伤口上的盐。 靖国神社里供奉着14名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的牌位和普通士兵并列,游就馆的展陈把侵略说成"自存自卫"。 去年秋天,日本首相石破茂又一次以"私人名义"供奉真榊,这种掩耳盗铃的操作,让经历过轰炸的老人气得发抖,他们当年躲在防空洞里听见的警报声,和今天电视里政客鞠躬的画面,在记忆里重叠成同一个噩梦。 更让人窒息的是,日本教科书把"侵略"改成"进出",年轻人在网络上争论南京大屠杀的"真假",这种系统性的记忆抹除,等于在中国人的伤疤上反复碾压。 这种历史认知的鸿沟,让任何战争都不可能有"克制"的余地。 俄乌战场上的人道主义走廊、战俘交换,在中日之间没有存在的土壤。 记得2023年日本某电视台做了个民调,61%的受访者认为"已经向中国道过歉了",可他们不知道,中国的烈士陵园里,每个墓碑背后都是被刺刀挑断的人生。 当日本政客把战犯当作"民族英雄",当右翼学者质疑731部队的存在,中国人看到的不是认错,而是对3500万亡灵的二次屠杀。 不仅如此,地理上的咫尺之隔加剧了这种仇恨的紧迫性。 从上海到长崎的直线距离不到800公里,现代导弹的飞行时间以分钟计算,这种"家门口的威胁",让中国无法接受任何形式的"有限战争"。 西方智库分析说,中国的沿海经济带集中了60%的GDP,这相当于把国家的心脏暴露在枪口下。 历史上的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都是从"擦枪走火"开始的突然袭击,这种集体记忆让中国军人坚信:对日战争必须在第一时间彻底摧毁其战争能力,否则就是给敌人重演历史的机会。 日本的军事动向印证了这种担忧,2025年防卫白皮书显示,自卫队正在研发射程2000公里的巡航导弹,西南诸岛的军事基地扩建速度超过预期。 而美国在关岛的反导系统调试进度,恰好覆盖了中国东部沿海,这种军事布局在中国人眼里,像极了1937年日军在华北的兵力集结。 当日本政客反复强调"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他们可能忘了,1931年关东军也是用"保护侨民"作为借口的。 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死循环:中国越强大,日本右翼越急于翻案;日本越否认历史,中国民众对战争的容忍度越低。 我敢肯定,当下大部分中国人都会认为"对日战争不可避免",这种全民共识不是好战,而是被历史逼到墙角的本能反应。 就像黄河的悬河之患,不是不想疏浚,而是河床下埋着千年的泥沙,中日之间的战争恐惧,同样埋着几代人的血泪。 当靖国神社的香火不灭,当教科书的谎言继续,任何"克制"的幻想都是对历史的背叛。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个民族用血泪换来的清醒。

0 阅读:56
娱妮相约娱乐

娱妮相约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