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月球背面是个黏人精】月球背面的土,为啥这么“黏人”?我国科学家终于破解了这个谜题!去年嫦娥六号采回月背样本时,总设计师胡浩就发现:这土跟正面不一样,有点粘稠还结块。打开样本瓶,嫦娥五号(正面)的土会飘,嫦娥六号(背面)的土却黏糊糊扒着不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祁生文团队经过一年琢磨,终于从“颗粒力学”角度找到了答案。他们做了流动实验,发现月背月壤的休止角特别大,流动性差,像地球上的黏土。为啥这么黏?成分分析排除了磁力和胶结。关键在于三种微观力的“团伙作案”:摩擦力、范德华力和静电力。其中,摩擦力的作用与颗粒表面粗糙度正相关,范德华力与静电力的作用则随颗粒尺寸减小而显著增强。研究团队还发现了一个关键的“粒径阈值”——当颗粒的D60值(小于某一粒径的颗粒重量占到总重量60%时的颗粒粒径值)低于约100微米时,范德华力与静电力对休止角的作用开始凸显,使得石英、辉石、钙铁辉石、拉长石等非粘性矿物颗粒表现出明显的粘性特征。扫描发现,月背月壤确实又细又糙(D60仅48.4微米),形状还特不规则。这可能因为富含易碎的长石,以及月背遭受了更强烈的太空风化。正是这种“细而不圆”的独特质感,放大了三种微观力,最终让月壤黏到能“抱团”。这研究不仅解开了月壤的黏性之谜,更为未来月球基地建设、月面3D打印等实操任务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中国科学报)中国科普博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