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总是退,总是忍让;最让人头疼的是,中国从来没有灭亡日本的军事计划与准备。整个社会整个国家都是过分的善良和平。 但是日本这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一千年来就没停止过琢磨怎么把中国这块肥肉吞下去,而中国却始终没有过哪怕一丝灭亡日本的念头。 早在明朝,日本的倭寇就已经在东南沿海闹腾了两百年,他们把中国沿海当成练兵场,试探着明朝的军事实力,积累着侵略的经验,而明朝朝廷一开始只是派兵防御,想着把倭寇赶跑就行,从没想着直接渡海端了他们的老巢。 结果这些倭寇就越闹越凶,直到戚继光练兵抗倭才勉强平息,可这两百年里,沿海百姓的生命财产损失不计其数,而日本却通过这些骚扰摸清了中国的海防弱点,为后来的更大图谋埋下了伏笔。 到了16世纪末,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更是直接制定了“假道伐明”的狂妄计划,他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先打朝鲜,目标就是以朝鲜为跳板进攻中国。 当时日本的准备可谓相当充分,不仅配备了火绳枪等先进武器,还制定了详细的作战地图和补给方案。 而中国这边,一开始还在犹豫是否要出兵援助朝鲜,直到朝鲜快被打亡国了才派大军参战,虽然最后把日军赶了回去,但这场战争耗尽了明朝的国力,也让日本看清了中国的军事动员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侵略的种子并没有被彻底铲除,反而在日本的历史中不断生根发芽。 进入近代,日本的侵略计划变得更加系统和周密,1927年的“田中奏折”直白地写下“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这份赤裸裸的侵略纲领,成为了日本接下来几十年的行动指南。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日本做了充足的准备,在东北部署大量间谍收集情报,修建铁路和工厂为战争服务,甚至在中国培养代理人,而中国当时正处于内乱,不仅没有针对日本的军事计划,反而还对日本抱有幻想,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结果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轻松占领东北。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侵华,八年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经济损失不计其数,而日本之所以能快速推进,正是因为他们几十年的精心准备,当时日本陆军70%的兵力都投放在中国战场,最多时超过编制总额的90%,可就算如此,中国始终没有想过要灭亡日本,只是想着把侵略者赶出去。 抗战胜利后,中国更是展现了极致的善良,放弃了巨额战争赔款,还释放了大量日本战犯,想着以此化解仇恨,可日本却丝毫没有感恩之心,反而在战后不断美化侵略历史,甚至篡改教科书,让下一代忘记他们的罪行。 而到了现代,日本的备战动作更是明目张胆,连续13年增加防卫预算,2025财年的防卫预算高达8.7万亿日元,突破了GDP占比1%的限制,他们一边渲染“中国威胁论”,一边疯狂采购和研发进攻性武器,向美国订购了147架F-35战斗机,构建全球第二大F-35机群,还购入400枚“战斧”巡航导弹,把国产12式反舰导弹的射程从200千米提升到900千米,计划部署超过1000枚,甚至在西南诸岛部署导弹,针对性不言而喻。 反观中国,始终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国防建设只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来没有制定过针对日本的进攻性计划,就算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不断挑衅,中国也只是采取巡航等防御性措施,没有主动升级冲突。 在东海油气田问题上,也一直寻求协商解决,这种忍让在日本看来却成了软弱可欺,他们不断突破“专守防卫”框架,解锁所谓“反击能力”,大量发展进攻性武器,却还倒打一耙说中国是“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 日本这一千年来就像个执着的小偷,一直盯着中国的财富和土地,从倭寇骚扰到丰臣秀吉侵朝,从甲午战争到全面侵华,再到现在的军事扩张,每一步都做足了准备,而中国却总想着以和为贵,把所有人都往好处想,从来没有想过要主动出击,彻底消除这个隐患,结果就是一次次吃亏,一次次被伤害。 不得不说,中国的善良和和平确实值得称赞,但面对日本这种千年都没放弃侵略野心的国家,过分的忍让反而会让他们得寸进尺,毕竟狼子野心从来不会因为忍让而消失,只会因为纵容而更加嚣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