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报废也不救助中国,俄罗斯可能开启无航母时代,这可是五常第一个没有航母的国家!俄罗斯这艘老航母库兹涅佐夫号,本来是苏联海军的骄傲,现在却卡在船坞里八年多,维修事故不断,成本直线上升到 1000 亿卢布以上。明明中国航母技术突飞猛进,从辽宁舰到福建舰都玩得转,为什么俄罗斯就是不开口求援? 这艘老航母的悲惨遭遇,简直比电视剧还曲折,2017 年从叙利亚战场回来后,它就进了船坞大修,本以为几年就能焕然一新,没想到直接开启了 “事故连续剧”。 2018 年 10 月,承载维修任务的 PD-50 浮动船坞突然沉没,上面的起重机应声倒塌,结结实实地砸在航母甲板上,砸出一个直径 5 米的大洞,这一下就把维修工期往后推了好几年。 更离谱的是,船坞里待修的日子里,航母还遭了 “家贼”,两名水兵趁着舰上管理混乱,在一年多时间里偷偷拆走了 393 个电子元器件和电路板,这些用贵金属制造的精密部件,被他们提炼后只卖了 2 万美元,相当于把价值 150 万美元的宝贝当成了废铁。 屋漏偏逢连夜雨,后来维修过程中还发生过火灾,各种大小故障让这艘 1991 年就服役的老船雪上加霜,到 2025 年,俄罗斯联合造船集团都直言它已经没有维修价值,只能在出售和报废之间二选一。 要说技术能力,中国绝对是修复这艘航母的不二人选。库兹涅佐夫号和中国辽宁舰的前身瓦良格号是实打实的姊妹舰,都用着同款动力系统设计,中国连更复杂的福建舰都能自主建造,修复一艘姊妹舰的技术难度,对现在的中国军工来说根本不算事儿。 但俄罗斯的顾虑,首先就卡在了 “面子” 这道坎上,早年间,俄罗斯可是军工领域的 “老大哥”,中国的不少军事技术都曾受其启发,辽宁舰的前身也是从苏联引进的。 现在让曾经的 “徒弟” 反过来给 “师傅” 修航母,这种身份上的转变,俄罗斯心里很难接受。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一直把军事自主当成大国尊严的底线,2008 年前后他们曾想进口西方国家的武器加快现代化,结果克里米亚危机一爆发,法国的 “西北风” 级两栖攻击舰、以色列的无人机说停就停,哪怕德国已经完成了 95% 的作战模拟训练中心,俄罗斯也没能拿到手。 这次教训让俄罗斯痛定思痛,推出了武器进口替代计划,普京亲自挂帅抓国防工业,就是要摆脱对他国的依赖。在这种理念下,让他们主动向中国求助修航母,相当于承认自己的军工体系不行,这在俄罗斯看来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更深层的原因,是技术保密和工业体系的现实困境,苏联解体后,航母设计的核心团队分散到各个加盟共和国,关键配套工厂也不在俄罗斯境内,导致俄罗斯虽然名义上拥有库兹涅佐夫号,却没能完整继承相关的维修和改进能力。 说白了,他们自己都没吃透这艘航母的核心技术,自然也怕中国在维修过程中接触到这些机密。 毕竟航母是海军核心战力,其动力系统、舰载机适配技术都是压箱底的宝贝,俄罗斯宁愿让它烂在船坞里,也不想冒技术泄露的风险。 当下的俄乌冲突,也让俄罗斯没心思、没资源再纠结航母维修的事。黑海舰队在冲突中损失惨重,旗舰 “莫斯科” 号导弹巡洋舰沉没,20 多艘舰艇受损或被毁,占整个舰队的三分之一,原本的 13 艘登陆舰现在只剩 3 艘能正常运作。 前线急需的是导弹、无人机、弹药这些消耗性装备,有限的国防预算只能往这些急需的领域倾斜,1000 亿到 1200 亿卢布的航母维修费用,在俄罗斯看来还不如用来改造海军装备的自动化系统,或者补充前线的军备缺口。 而且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还在持续,航母维修需要的不少精密零部件都买不到,就算中国能提供替代方案,俄罗斯也担心这会让西方找到进一步加码制裁的借口,导致更多领域受到限制。 还有个现实问题是时间和性价比,就算俄罗斯放下身段求助,维修也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 库兹涅佐夫号需要的部分设备,制造周期长达 24 个月甚至更久,加上维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就算中国接手,没个三五年也难让它重新服役。 而俄罗斯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黑海舰队急需舰艇维持存在,与其花几年时间等一艘老航母,不如把资源投入到更实用的中小型舰艇和岸基反舰力量上。 更何况,现在的俄罗斯海军已经很难再承担航母的日常运营成本,就算修好了,后续的维护、训练、部署都是天文数字,对经济本就紧张的俄罗斯来说,无疑是又一个沉重负担。 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现在这种诡异的局面:俄罗斯看着中国的技术能力不敢用,老航母只能在船坞里慢慢生锈,五常首个无航母国家的头衔,似乎正在向俄罗斯招手。 环球网《出售或报废二选- 俄罗斯唯一现役航母将被封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