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人已经看到了日本严重的危机,上周越南媒体报道称,受中日关系紧张等因素影响,

小古说事 2025-11-28 04:16:54

东南亚人已经看到了日本严重的危机,上周越南媒体报道称,受中日关系紧张等因素影响,在日本的越南务工群体因为中国游客减少,正在经历解雇和减薪潮。   中日关系一紧张,连锁反应就在日本旅游业蔓延,在日本干活的越南务工者被解雇、降工资,这事儿其实只是冰山一角。   除了越南人,菲律宾、尼泊尔这些在日本旅游行业干活的外籍劳工,也遭了这罪。   要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2024年发过外籍劳工报告,除了越南,菲律宾和尼泊尔本来就是日本旅游行业的主要外籍劳动力来源。   菲律宾人大多在酒店前台、好点的餐厅做服务,英语说得溜,服务经验也足,好多面向国际游客的商家都爱雇他们。   尼泊尔劳工则多在北海道、长野这些旅游热点地区,干滑雪场向导、温泉度假村后勤、户外探险助理这些活儿。   这些岗位跟越南劳工干的保洁、销售一样,都不是日本那种终身雇佣的铁饭碗,要么是合同工,要么是临时工,没什么保障。   现在日本旅游业因为中国游客锐减,收入直接跌得厉害,大阪商圈不少餐厅营业额少了六成以上,札幌滑雪场的预约量还不到往年三成。   商家要想活下去,肯定得砍成本,而这些没稳定保障的外籍劳工,自然是最先被“开刀”的。   毕竟解雇合同工不用赔多少钱,降工资也没人硬扛,不像解雇日本本土员工那样容易闹劳资纠纷。   所以不管是菲律宾服务员还是尼泊尔向导,只要他们的工作靠游客撑着,就很难躲过这场行业寒冬。   日本观光厅之前也提过,旅游相关行业的外籍临时工失业率已经涨了不少,这可不是单针对越南人的。   不过日本缺劳动力是老问题了,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能干活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根本不可能彻底不雇外籍劳工。   短期来看,日本肯定会少招旅游相关的临时工人,比如酒店、餐厅这些地方的外籍合同工名额会缩减。   但长期来看,他们会把这些没活干的外籍劳工往制造业、护理业、农业这些缺人的行业引,毕竟日本的养老护理、汽车零部件生产这些领域,常年都缺人手。   日本观光厅有数据显示,中国游客在日本人均花20万日元上下,不光买奢侈品、药妆,还会参加高端旅游项目。   而东南亚游客人均才花10万日元左右,大多只买些平价餐饮和小纪念品,而且整体人数也有限,就算把东南亚游客数量翻一倍,也填不上中国游客留下的消费窟窿。   这对越南人去日本打工来说,影响很直接,旅游相关的岗位会大幅减少,越南作为日本最大的外籍劳工群体,好多人会跟着市场失业。   而这些大国闹矛盾的时候,第三国劳工跟着倒霉的情况,其实早就发生过很多次了。   2017年中韩因为“萨德”的事儿闹得不愉快,中国游客几乎不去韩国旅游了,韩国的免税店、酒店生意一落千丈。   首尔明洞不少免税店营业额直接减半,里面好多菲律宾、印尼的服务员,要么被降薪20%以上,要么被安排无薪休假,还有些小酒店直接把外籍临时工都解雇了,这都是有官方媒体报道过的。   2018年中美贸易战升级,美国加州一些靠中国供应链的电子元件工厂,因为没订单了,解雇了不少来自墨西哥、危地马拉的临时劳工。   这些人干的都是组装、包装这些基础活,没任何就业保障,订单一少就先被裁掉。   这些事儿背后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大国一闹矛盾,就会影响到具体的行业,这些行业里的老板为了不亏本,肯定先砍最没话语权的成本。   而外籍临时劳工既没有本土员工的法律保障,也没有工会帮忙说话,想维权都难,解雇或者降薪都没人拦着,自然就成了大国博弈里的“牺牲品”。   在全球化背景下,这是产业链和劳动力流动带来的必然结果,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大国之间的摩擦,总会顺着产业链传到最弱势的普通人身上。   不管是日本的越南劳工、韩国的菲律宾服务员,还是美国的墨西哥劳工,他们背井离乡去国外打工,无非就是想多挣点钱,让家里日子好过点。   但这背后其实是全球化时代里,每个人的命运都和大国关系绑在了一起。   大国之间闹一次摩擦,就像往水里扔一块石头,涟漪会扩散到产业链的每个角落,影响到每一个看似无关的普通人。   真正能让这些外出打工的普通人安心干活的,还是大国关系的稳定,还有公平的就业保障。   大家觉得日本应该怎么做,才能挽救他们旅游业的颓势吗?

0 阅读:0
小古说事

小古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