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丢脸丢到国外去了!11月21日俄罗斯工程院最新通报:正在核查,郭伟外籍院士资格暂予中止! 这可不是小机构的随口质疑,人家是前苏联工程院的正统继承者,1990年就成立了,还过了俄罗斯联邦国家认证,含金量比不少国内头衔硬多了。 咱先弄明白,能拿到这头衔的都是啥人物?全院1350个核心成员,外籍院士才200多个,得是全球行业里的顶尖角色。 郭伟能混进去,又被火速暂停,这里头的猫腻可太多了。 咱把这事儿的先后顺序捋清楚,每一步都透着离谱。 2023年,郭伟被江苏科技大学当“高端人才”引进,直接给了“首席科学家”头衔,还让他带博士研究生,待遇好到让人眼红。 2025年7月,他拿着俄罗斯工程院主席古谢夫的贺信,说自己当选了外籍院士,学校当时还当成重大喜事,在官网挂了好几天。 可才过四个月,11月18日学校突然发通报,说郭伟学术不端实锤了,直接解聘还报了警。 更绝的是,11月21日学校通报刚发三天,俄罗斯工程院就跟上了,当天宣布核查,22日就明确暂停资格,动作比咱还快。 大家说说,这算不算被外国机构当场抓包,丢脸丢到国际上去了? 随着调查深入,郭伟的“学霸”人设碎得比玻璃还彻底。 他对外吹自己是1994年陕西理科状元,加州大学博士,德国国家科学院研究员,可查下来全是瞎编。 教育部门说1994年陕西理科状元是楚怀湘,跟他没半毛钱关系;加州大学压根没他的就读记录,博士证书编号、印章全是假的。 更讽刺的是,他老家江西吉安的村民说,没人确定他上过大学,只知道他父亲以前是镇工商所所长,早年在村里挺活跃。 一个连老家村民都不确定上过大学的人,咋就成了高校博导和外籍院士? 知情人一爆料,才知道他这套造假手法,堪称“产业链级”操作。 他名下或关联着五家公司,分布在江西、上海等地,专门做纳米材料、能源膜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业务。 这些公司的专利看着多,实际都是“拆分造假”,把一个技术换个材料编号、改个流程图,就当成新专利申报,用来装门面。 他凭借这些虚假专利为筹码,佯装“企业负责人”与江苏科技大学开展课题合作。而后将合作成果据为己有,视作个人学术成绩,以此反向套取高校的各类资源。 更缺德的是,他带的十多个研究生,项目数据全是他直接给的,学生连实验原始记录都没见过,现在项目全黄了,有人连竞赛资格都被取消了。 最值得深究的是,如此之多的漏洞,为何竟无人察觉? 学校内部人士说,郭伟是走“企业推荐+快速通道”进来的,绕过了正常学术评审,部分材料连第三方认证都没有,靠推荐人签字就通关了。 他甚至自己起草推荐信,找别人盖章,就这么一路绿灯混进了高校,还评上了外籍院士。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造假了,2014年他就靠吹自己的纳米技术能赚上千万元,骗了投资人的钱,最后交付的成果连一半效果都没有。 可就是这样一个有“前科”的人,竟然能在学术圈混得风生水起,这审核环节到底是形同虚设还是有人故意放水? 俄罗斯工程院此番举措,恰似一记警钟,为我们敲响了警示之音。它以实际行动提醒着我们,在发展进程中需时刻保持警觉,审慎前行。 他们2025年7月5日就公开过院士评选标准,强调要“交叉验证履历真实性”,可咱们的高校引进人才时,连最基本的学历核查都没做到。 现在很多地方引进人才,只看头衔亮不亮、专利多不多,根本不深究这些东西是真是假,这不就给骗子留了空子? 学术研究靠的是真刀真枪的成果,不是靠包装出来的头衔,更不是靠造假换来的资源。 郭伟已被刑事拘留,学校正重新审核近五年引进人才档案。然而,那些被耽误的莘莘学子,被无端浪费的科研经费,究竟由谁来弥补这已然造成的损失呢? 期望此事能为所有高校敲响警钟。引进人才时,切勿只重“门面”而轻“内涵”。莫让真正的学者心冷,更不能让骗子有可趁之机,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信息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2025-11-23 俄罗斯工程院最新通报:正在核查,郭伟外籍院士资格暂予中止!江科大首席科学家被打假,自称曾获得8000余万元研究经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