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新加坡,怕是真的坐不住了!为什么?因为中国人正在一步步砸掉他们端了几十年的

冷紫叶 2025-11-28 11:17:03

现在的新加坡,怕是真的坐不住了!为什么?因为中国人正在一步步砸掉他们端了几十年的金饭碗! 先说航运这块,新加坡港曾经的风光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作为全球航运的黄金节点,它靠燃油加注、货物中转躺着赚钱的日子延续了几十年,可上海港早就不答应了,2010年就抢下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口的头衔,之后更是一路连冠。 2022年上海港还搞成了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加注的中国首单,直接跻身全球三大具备这项能力的港口之列,跟新加坡、鹿特丹平起平坐。要知道,燃油加注曾是新加坡的摇钱树,当年加注量是上海的十余倍,现在这块蛋糕被分走,航运枢纽的底气自然弱了不少。 航运的底气被削弱,金融这块更核心的饭碗也开始晃悠,新加坡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美元结算体系的红利,多少贸易往来都得经它手换成美元。可现在“去美元化”的风在亚洲刮得正猛,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步子从来没停过。 CIPS系统2024年处理的跨境人民币支付金额飙到175万亿元,同比涨了43%,覆盖了185个国家和地区。企业也越来越精明,埃及公司要菲律宾比索,不再非得先换美元,连印尼的银行都专门组队处理盾兑人民币的交易。 新加坡那家大宗商品交易公司的人都察觉到,欧洲金融机构开始主动推人民币衍生品了,曾经靠货币中介赚差价的生意,自然不如以前好做。 更让新加坡揪心的是贸易枢纽地位的松动,过去几十年,新加坡靠转口贸易和自由港政策攒下家底,服务贸易占比高达40%。可海南自贸港已经追上来了,不仅实施了全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未来还打算把清单缩减到10到20项,规则直接对接国际水平。这意味着很多原本要经新加坡中转的服务贸易,现在能直接在海南落地。 更关键的是中国与东盟的直接贸易越来越紧密,过去五年中国对东南亚出口涨了80%以上,货物直接流通多了,绕开新加坡中转的需求自然就涨了,这对靠“中间商”身份吃饭的新加坡来说,打击可不轻。 最直观的冲击还得看新加坡本土市场,以前新加坡人提起“中国制造”,多半会贴上“廉价”“仅具功能性”的标签。现在完全反过来了,中国品牌已经成了当地中产阶级追捧的对象。比亚迪在2025年上半年直接冲上新加坡汽车销量榜首,卖了近4670辆车,占总销量的20%,把丰田都甩在身后。 展厅里摆着带内置冰箱、能放平休息的车型,旁边还开起了品牌餐厅,成了年轻人打卡的地方。不止比亚迪,霸王茶姬的门店靠着简约设计和独特体验圈粉,泡泡玛特的“Labubu”让越南移民都忍不住收集,海底捞的美甲、擦鞋服务更是把极致体验做到了家。 新加坡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2家中国企业在当地开了184家门店,餐饮、科技、潮玩全面开花。本地调研还发现,今年上半年中国产品消费额涨了35%,美国产品才涨24%,一半的男性都在减少买美国货。 南洋理工大学的讲师都承认,新加坡年轻人眼里的“中国制造”早就不土了,反而成了酷炫、现代的代名词,这种认知转变直接抢了本土品牌和西方品牌的市场份额。 李显龙前些天访华时连番点赞中国,说忽视中国是“目光短浅”,其实也透着无奈,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在扩大,人才储备足,创新企业多,基础设施又全,这些都是新加坡没法比的先天优势。 过去新加坡靠中国作为最大贸易伙伴赚红利,2024年两国贸易额达1702亿美元,可现在中国的发展不再需要依赖新加坡中转,反而开始反向输出资本、品牌和规则。 美国的形象还在持续下滑,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把不少企业逼到了中国这边,西方企业在新加坡收缩时,中国企业及时补位,不仅支撑了当地房地产,还站稳了脚跟。连新加坡的学校都开始开中文授课的课程,年轻人排队买蜜雪冰城时,想的根本不是地缘政治,只是单纯喜欢这种中国味道。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分析师看得明白,中国品牌的逆袭不只是产品好,更是创新力和文化魅力的胜利。当霸王茶姬卖的不只是奶茶而是生活体验,当泡泡玛特的玩偶传递出中国设计自信,这些都在悄悄改变新加坡人的消费习惯和认知。 曾经靠区位优势、美元体系和转口贸易攒下的金饭碗,现在被中国的硬核实力和市场活力一点点敲出裂痕。 航运被上海赶超,金融受人民币冲击,贸易被海南分流,本土市场被中国品牌挤占,新加坡那些曾经的绝对优势,如今都成了需要费心守护的阵地。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说新加坡真的坐不住了,毕竟谁也不想看着自己端了几十年的饭碗,被别人用实力一点点改写规则。

0 阅读:92

猜你喜欢

冷紫叶

冷紫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