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求见中方失败,她终于意识到自己没办法一直躲在幕后,于是她选择十分罕见地对中日关系做出正面回应,她说了什么?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办公室最近忙得焦头烂额,却不是因为国内经济回暖——而是50万张中国赴日机票被取消的消息,像块巨石砸进了本就脆弱的日本旅游业。 让高市早苗坐不住的是,三番五次托人递话想求见中方,结果都石沉大海。一向以强硬姿态上台的高市早苗,终于在11月26日的国会辩论中松了口,做出了罕见的正面回应。 她称日本与台湾仅维持“非政府间实务关系”,无认定台湾法律地位的立场,同时希望缓和中日关系,愿通过对话建立全面良好关系,并强调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是自己的责任。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哪儿是突然想通了,分明是现实压力逼出来的。 毕竟旅游业这根经济支柱眼看着要塌,国内的旅游从业者已经开始上街抗议,北海道的滑雪场老板联名写信给首相官邸,冲绳的民宿业主更是直接跑到东京去请愿,毕竟他们一年的收入里,有七成以上都来自中国游客。 要知道日本旅游业本就经不起折腾,此前在疫情里低迷了好几年,靠着2024年中国游客的回归才勉强缓过一口气,2024年全年中国赴日游客达到2800万人次,带动旅游相关收入突破5万亿日元,这可是日本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结果2025年这50万张机票一取消,直接意味着至少1500亿日元的收入打了水漂,相当于关西国际机场半年的运营收入泡汤,更别说那些靠着旅游业吃饭的中小企业了。 高市早苗之前之所以敢对中国摆出强硬态度,无非是觉得有美国在背后撑腰,可真到了经济利益受损的时候,美国也不能替日本游客买单。 就拿日本的汽车行业来说,虽然不像旅游业这么直接依赖中国游客,但中日关系紧张也影响了汽车零部件的进出口,丰田汽车在华零部件采购成本已经上涨了12%,本田的在华销量也出现了下滑。 这些行业大佬们早就给首相官邸递了话,要是再搞砸了中日关系,他们可就没法保证就业和税收了。 雪上加霜的是,高市早苗政府的支持率本来就不高,之前靠着炒作安全议题才勉强稳住阵脚,现在旅游业出了这么大的篓子,支持率直接跌到了32%,要是再不拿出点实际行动来改善中日关系,下个月的地方选举恐怕都要悬。 她心里清楚得很,躲在幕后让手下人去传话根本没用,必须自己亲自出面放低姿态,毕竟中国市场可不是随便就能放弃的。 其实日本国内早就有不少声音呼吁改善中日关系,经济产业省的一份报告显示,中日贸易额每下降1%,日本GDP就会减少0.3%,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就连之前跟着高市早苗一起对华强硬的自民党议员,最近也开始改口,说要“以建设性的态度推动中日对话”,说白了就是怕丢了自己选区的选票。 毕竟那些选区里靠着中日贸易吃饭的选民,可不会管什么政治立场,谁能带来利益就投谁的票。 高市早苗的这次回应,与其说是突然转变态度,不如说是认清了现实。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中日作为亚洲的两个经济大国,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现在50万张机票取消就像一记警钟,敲醒了那些还在做着“强硬梦”的日本政客,让他们明白经济利益才是最实在的,要是再抱着冷战思维不放,最后受损的还是日本自己。 这次要是真想改善关系,就得拿出诚意来,比如取消对华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停止在台海问题上指手画脚,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游客重新回到日本,让中日贸易回到正轨。 总的来说,高市早苗的这次正面回应,不过是现实压力下的必然选择。日本旅游业的困境、国内经济的压力、支持率的下滑,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让她不得不从强硬的壳子里钻出来,面对中日关系的现实。 要是早能认清这一点,也不至于闹到50万张机票取消的地步。希望这次她是真的想通了,而不是又一次的缓兵之计,毕竟中日关系的稳定,不仅关乎两国人民的利益,也关乎整个亚洲的和平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