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新加坡慌了!因为中国正在一步步砸掉他们的饭碗! 说起来,新加坡的地理位置确实占了大便宜,正好卡在马六甲海峡最关键的地方。以前咱们中国不管是买东南亚的资源,还是把国内的东西卖到欧洲去,都得绕到新加坡去中转。 那边港口大,配套也全,卸货、换船、存仓库一套流程下来,新加坡就能收一笔不少的费用。就靠这门“中转生意”,新加坡成了全球有名的贸易枢纽,贸易相关的产业常年都是经济的顶梁柱。 但这几年情况完全变了,最明显的就是中老铁路开通。这条铁路从昆明出发,直接连到老挝万象,再往下还能通到泰国、马来西亚,最后直达新加坡。 这一下,货物根本不用再走海运绕远路,直接装火车就能南北互通。有数据显示,到去年九月,这条铁路已经开了六万多列货运列车,运了六千多万吨货,跨境的就有一千五百万吨,覆盖了快二十个国家和地区。 更关键的是成本降得厉害,万象到昆明的陆路运费降了四到五成,昆明到泰国的也降了三成以上。这么一来,谁还愿意多花钱拉到新加坡去转一圈? 泰国的大米、越南的水果直接火车运到中国,咱们的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也直接送过去,新加坡的中转作用一下就弱了不少。 贸易之外,金融这块新加坡也有点压力。以前中国企业和东南亚做生意,或者个人往国外打钱,都得经过新加坡的银行。 因为人民币跨境结算不方便,得先换成美元或者新元,新加坡的银行正好赚这个差价和手续费,也靠着这个成了亚洲金融中心。 可现在咱们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越来越成熟,去年一年处理的金额就超过175万亿,比前年涨了四成多。虽然新加坡的大银行也加入了这个系统,但地位完全反过来了。 以前是咱们离不开人家的通道,现在是人家得靠着这个系统才能留住中国客户。而且现在通过这个系统转账,几分钟就到账,手续费还低,24小时都能操作,甚至以后数码人民币普及了,可能直接点对点交易,连银行中介都用不上了,新加坡靠金融中转赚的钱自然就少了。 就连制造业方面,新加坡的优势也在被稀释。过去新加坡的电子、精密工程产业很厉害,尤其是半导体领域,在全球供应链里占着重要位置。 但咱们中国制造业升级太快了,半导体、电子零部件的产能越来越强,不仅够自己用,还大量出口到东南亚。以前东南亚国家买这些零件可能要从新加坡转一手,现在直接从中国买,价格更低,交货还快。 加上咱们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这些产品在东南亚卖得特别好,都是直接出口,根本不用经过新加坡加工中转。新加坡制造业虽然还在增长,但动力明显不如以前,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咱们的制造业抢了不少市场份额。 其实说到底,这真不是中国故意要怎么样,而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当咱们有能力自己搭建运输通道、自己完善支付系统、自己提升制造业水平的时候,自然就不用再依赖别人的跳板了。 新加坡之所以坐不住,本质上是依赖了几十年的“中间优势”,正在被中国的硬实力发展一点点消解,这就是时代进步的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