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战失败! 11月27日“国产GPU第一股”摩尔线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结果惨便遭

沧海一说客 2025-11-28 17:40:24

首战失败! 11月27日“国产GPU第一股”摩尔线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结果惨便遭滑铁卢!超300万元新股遭弃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件事从表面看是散户打新太谨慎,其实反映出资本市场里,大家对硬科技企业的看法不一样,也暴露了国产GPU赛道的难处,既有政策支持,又要接受市场检验。 尤其是现在科创板专门给硬科技企业优化了上市规则,这波弃购背后的意思,可比“怕亏钱”复杂多了。 不少人觉得弃购就是散户怕亏,但关键问题是,摩尔线程得长期投入慢慢成长,可散户打新就想短期赚钱,两者对不上。 科创板允许没盈利的硬科技企业上市,就是为了适应GPU研发“花钱多、耗时长”的特点,摩尔线程五年砸了43亿多搞研发,77%的员工都是研发人员,本来就没打算短期盈利。 但散户打新,大多就盯着上市后股价涨不涨、能不能快速变现,可摩尔线程线下配售的股票,近七成要锁定一段时间,最长得9个月。这么久的资金占用,想灵活赚钱的散户自然不愿意等。 另外,市场需求涨得快,但国产GPU的技术没法马上变成实实在在的竞争力,这也让散户心里没底。 2024年国内GPU市场都涨到1073亿元了,AI、数据中心这些领域都在抢GPU,可国产GPU就算技术有突破,也没形成稳定的竞争力。 摩尔线程虽然有514项专利,旗下MTT S80显卡性能接近英伟达RTX 3060,但也就是某几个点做得不错。 GPU竞争拼的是全链条能力,从设计架构到配套生态,再到下游实际使用场景适配,少一环都不行。 现在国内沐曦、燧原这些厂商都在抢市场,大家普遍都是“技术达标了,但真正大规模用起来的还不多”,这种不确定感,让散户不敢随便下手。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这次IPO的股票分配规则,本身就挑了资金类型,让散户和机构的态度差距更明显。 线下98%以上的股票,都分给了公募、社保这种愿意长期持有的资金,其中承诺锁定9个月的,占了九成以上;像量化私募这种想短线操作的,只分到1.56%。 规则本来就是为了吸引能扛长期风险的钱,相当于给短线资金设了门槛。散户本来就爱短线操作,既没分到多少股票,也不认可长期持有的逻辑,所以弃购的人多,这更多是资金类型和规则不匹配,不是真的不看好这家公司。 可机构却抢着申购,还全额缴了钱,想法跟散户完全不一样。不是机构不怕风险,而是他们的投资方式,就适合硬科技这种要长期等的企业。 像易方达、南方基金这些大公募,分到了好几亿的股票份额,旗下几百只产品都参与了,还大多选了最长的锁定期。 他们赌的不是上市第一天涨不涨,而是国产GPU替代的长期前景。再加上“十五五”规划重视科技创新,证监会还有“科创十六条”支持硬科技,机构看到的是政策支持和行业成长的双重好处,跟散户只盯着短期收益的想法,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想法撞在一起,最后就出现了2.9万股、335万元新股没人要的情况,这些股票只能由保荐人中信证券接手。 其实弃购的比例特别低,还不到总发行规模的0.04%,对上市本身没什么影响,但能清楚看出来,不同资金对硬科技企业的定价想法差得很远。 说到底,这波弃购不是市场不认可摩尔线程,而是资本市场在帮硬科技企业筛选资金,让愿意长期持有的钱陪着企业发展,把想短期捞一把的资金挡在外面。 对摩尔线程来说,上市筹到钱只是第一步,怎么把514项专利变成实实在在的订单,把性能优势变成大家愿意用的生态,才是最关键的。 对整个国产GPU赛道来说,这种“长期资金进来、短期资金出去”的分化,能让企业更专心搞研发,不用天天盯着股价波动。 这正是硬科技行业好好发展需要的市场环境,也是国产替代从“技术上突破”走到“产业上成熟”必须经历的过程。

0 阅读:896

评论列表

马浪狂

马浪狂

4
2025-11-28 23:02

除了中签,千万不要买新股,10个新股九个亏。

Marge

Marge

4
2025-11-28 22:33

股价泡沫太高了,怕了

用户10xxx31

用户10xxx31

2
2025-11-28 22:52

那是有人忘了,绝对大涨,我也想买,只是没中签

用户10xxx90

用户10xxx90

2
2025-11-28 22:11

这种上市公司值得长期跟踪关注其成长,是值得投资的企业。

123

123

1
2025-11-28 20:32

呵呵

用户12xxx30

用户12xxx30

1
2025-11-28 20:53

那是有人忘了,绝对大涨,可以没资格申购

沧海一说客

沧海一说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