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的可怕!产房里刚落地的婴儿哭得正凶,旁边的爸爸俯下身轻声说了句“宝宝,我是爸爸”,小家伙居然立刻止住哭声,安安静静地靠在妈妈胸口。 这一幕让在场的护士都看呆了,这段视频后来在网上传开,好多人都说这胎教也太神了。 事情发生在山东潍坊的一家医院,这位爸爸从妻子怀孕四个月起就没闲着。 每天早上起床前,晚上睡觉前,他都会趴在妻子肚子上重复这句话,有时候还会把这段话录进轻音乐里循环播放。 本来想就是图个心理安慰,没想到孕晚期有次妻子情绪不好,胎儿半天没动静,他连说三遍暗语后,肚子突然被踢了一下,这才发现孩子是真能听见。 生产那天是半夜发动的,折腾到凌晨五点多孩子才出来。 刚出生的婴儿嗓门大得很,护士怎么哄都没用。 孩子爸爸突然想起平时的胎教,就凑到宝宝耳边说了那句熟悉的话,没想到哭声真的停了,眼睛还慢慢睁开看了他一眼。 当时在场的医生后来回忆,接生这么多年,还是头一回见刚出生的孩子对特定声音有这么快的反应。 胎儿到底能不能记住声音?北京协和医院2022年的报告里说得很清楚,怀孕24周后胎儿的听觉系统就基本长好了,特别是1000到3000赫兹的声音最容易被记住。 爸爸的声音因为频率低,比妈妈的声音更容易穿透子宫壁。 英国《柳叶刀》杂志2021年做过实验,给新生儿放妈妈孕期常听的诗歌,八成以上的宝宝心率都会变慢,明显放松下来。 这位爸爸不是个例。 上海有位准爸爸坚持每天给肚子里的宝宝读《小王子》,孩子出生后听到书里的段落,吮吸奶嘴的节奏都会变。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爸爸声音的低频振动能刺激胎儿大脑颞叶发育,对以后学说话有帮助。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去年的调研也显示,爸爸经常参与胎教的家庭,宝宝出生后一周内夜里哭闹的次数能少四成多。 现在的年轻爸爸确实不一样了。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摆在那儿,十年前陪产检的爸爸只有12%,现在快一半了。 今年初深圳有个消防员爸爸,每天跟肚子里的孩子讲工作日常,结果宝宝出生后听到警报声反而不哭了,这事儿当时还上了本地新闻。 不过胎教市场现在有点乱。 电商平台上万元的“量子胎教仪”卖得火热,医生却说那些所谓的“声波穿透技术”根本没有科学依据。 北京儿童医院的专家建议,最实在的胎教就是爸爸每天说20分钟话,妈妈保持好心情,再偶尔听听舒缓的音乐。 比起花钱买仪器,父母的声音和陪伴才是孩子最需要的“胎教”。 这件事之所以让人感动,不只是因为那个神奇的止哭瞬间,更因为它让我们看到父爱的另一种模样。 从趴在肚子上轻声细语,到产房里那句熟悉的暗语,这份陪伴其实早就开始了。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当这个孩子问起自己最早的记忆,爸爸可以笑着说,你第一次听见我说话,就知道该安静下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