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鲁肃、吕蒙的后代,为何不如陆逊的子孙?江东士族的抵制 周瑜长子周循娶孙权

康安说历史 2025-11-28 23:48:46

周瑜、鲁肃、吕蒙的后代,为何不如陆逊的子孙?江东士族的抵制 周瑜长子周循娶孙权长女,次子周胤封都乡侯,鲁肃之子鲁淑官至夏口督,吕蒙之子吕琮袭爵,单看爵位俸禄,这些后代并不比陆逊之子陆抗逊色。 可当陆抗在西陵筑城抗晋时,周瑜的孙子已在庐陵种地,鲁肃的曾孙还在给陆抗当部曲——同样是名将之后,差距为何如此悬殊?答案藏在江东士族那张盘根错节的大网里。 孙权称帝那年,周瑜次子周胤因酗酒闹事被流放。押送的官吏路过吴郡时,陆家的船队正满载粮食北上,船工们唱着俚语笑话:“周郎的儿子不如陆郎的狗。” 这话难听,却道破天机——周瑜是庐江人,鲁肃是临淮人,吕蒙更是从行伍里爬出来的寒门,他们在江东没有扎根的土壤。 陆逊的祖父陆纡当过东汉城门校尉,从祖陆康做过庐江太守,孙家初到江东时,陆家已经在吴郡经营了五代人。当周瑜带着三千兵马来投孙策时,陆氏子弟已经在自家私塾里读《春秋》了。 江东士族的圈子有多排外?孙权想给儿子孙登聘陆家女儿,陆抗的母亲孙氏(孙策之女)直接回绝:“吾家女当配天下名士,岂嫁将军子乎?”这话传到孙权耳朵里,他只能苦笑——当年孙策围攻陆康的庐江,陆家死了百余人,这笔账陆家记了三代。 反观周瑜的女儿嫁入太子府,孙登早逝后,周妃母子立刻被边缘化,连孙登的谥号都是陆抗的父亲陆逊牵头议定的。士族的笔杆子,从来只给自己人留情面。 鲁肃的儿子鲁淑在夏口督军时,曾向陆抗借粮。陆抗的部将冷笑:“鲁家小儿懂什么军粮调度?当年子敬(鲁肃)借荆州,现在他家孙子借军粮,倒像是世袭乞丐。” 这话刻薄,却说出了本质——鲁肃虽是江北富豪,可他的屯田在巢湖,他的人脉在江北。当陆氏在吴郡有万亩良田、千名部曲时,鲁肃的后代只能依附于孙权的恩赐。 鲁淑病死前,把儿子鲁睦托付给陆抗,陆抗淡淡一句“可领五百兵”,就把鲁肃一脉纳入了陆家的羽翼之下。 吕蒙的儿子吕琮更惨。孙权为了拉拢寒门,特意让吕琮娶了顾氏旁支的女儿。婚宴上,顾氏宗主顾谭当众摔了酒杯:“吾家女岂能嫁屠狗辈?”吕蒙出身寒门,当年袭取荆州时,江东士族就背地里骂他“吴下阿蒙”。 他的儿子即便娶了士族女,也进不了顾陆朱张的核心圈子。吕琮死后,陆家的家仆在市集上说:“吕家的爵位,还不如陆家的佃户管用。” 最狠的是联姻网。陆逊娶了孙策之女,陆抗的妹妹嫁给顾氏嫡子,陆机陆云的母亲出自朱氏——这张网把吴郡四姓绑成了铁桶。 周瑜的儿子娶公主,鲁肃的儿子娶宗室,看似荣耀,实则是孙权用皇室血脉稀释士族影响力的手段。 当周胤被流放时,满朝文武只有诸葛瑾求情,陆氏子弟集体沉默——他们清楚,周家的兴衰,不过是孙权与士族博弈的棋子。 陆抗镇守荆州时,帐下八百亲兵全是陆家佃户的子弟。这些人从小在陆氏庄园里长大,跟着陆抗的叔父学兵法,对陆家的忠诚比对朝廷还深。 反观周瑜的后代,周循早逝后,孙权把他的部曲分给了陆家;周胤流放时,连个替他说话的旧部都没有。江东的兵源、粮道、仕途,全在士族手里攥着,外来户的后代,拿什么跟人家争? 孙权晚年逼死陆逊,却不得不让陆抗接掌兵权。他临终前拉着陆抗的手说:“非我信你,是江东的地,只有你们陆家能镇得住。” 这话道破了天机——周瑜、鲁肃、吕蒙的后代,终究是孙权的刀;而陆逊的子孙,才是江东的根。当西晋的大军压境时,陆抗的五个儿子分守要地,陆氏的门生故吏布满朝堂,而周瑜的曾孙还在为生计发愁。 这不是个人才能的差距,而是士族门阀用两百年根基织就的天罗地网,网住了所有外来者的后代,只让自己的血脉在网中生长。

0 阅读:5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