甭管什么主义,先问一句,吃饱饭没? 我小时候,听我爷那辈人聊天,嘴里蹦出来的词儿,全是“工分”、“粮票”、“凭本供应”。那会儿没人聊什么主义,大家伙儿心里就一杆秤:怎么才能让一家老小不饿肚子。 后来,风向变了。 有人说,别争了,干就完了,“摸着石头过河”。 结果呢?结果傻子都看得出来,日子肉眼可见地好起来了。我爸第一次骑着摩托车带我兜风那会儿,我觉得比现在开什么车都威风。 现在有些人,日子过好了,吃饱了撑的,又开始翻故纸堆,念叨什么“修正”不“修正”。 我觉得特逗。 路走窄了,咱们给它拓宽点,这叫“修正”吗?我觉得这叫实事求是。 鞋子磨脚了,咱们换双舒服的,这叫“背叛”吗?我觉得这叫脑子清楚。 最怕的不是走路拐了弯,最怕的是抱着一本几十年前的老地图,在高速公路上找牛车道。自己迷路不要紧,还非说导航错了,全世界都错了,就他最“纯粹”。 这种“纯粹”的代价是啥?是让我们重新回到我爷那辈,勒紧裤腰带,去讨论怎么分那半个窝窝头吗? 别闹了。 对咱老百姓来说,道理就一个:谁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谁能让孩子有更好的未来,谁就是对的。路,是人走出来的,不是书上画出来的。 天天警惕这个,警惕那个,我看最该警惕的,是脑子僵化,是忘了咱们出发时,最朴素的愿望—— 就是为了今天这碗谁也抢不走的,热腾腾的白米饭。
眼光毒辣!经济学者刘纪鹏又捅娄子了,竟然什么话都敢说。刘纪鹏表示,这一轮牛市的上
【7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