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过头了!”近日,湖北黄冈,一女子吃了一段时间的降压药后,觉得身体恢复得差不

无敌平头哥 2025-10-18 15:47:57

“聪明过头了!”近日,湖北黄冈,一女子吃了一段时间的降压药后,觉得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就擅自将降压药掰开吃,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女子就两眼发黑、四肢无力倒在地上,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网友:就怕蠢人灵机一动! 当时周女士的血压一直不太稳定,前两年体检时发现有高血压,医生提醒她得长期服用降压药,并且开了缓释型的药片,叮嘱她每天按时按量服用,一定不能自己随意调整。 刚开始,周女士按医嘱吃药,血压稳定了,头晕、心慌等症状也没有再出现,身体看似渐渐恢复了健康,去医院复查时,医生也夸她控制得很好。 但慢慢的,周女士心里产生了疑惑:既然症状改善了,难道自己不需要那么多药了吗? 如果继续吃药,是不是反而伤身体?一片药可能太多了,药效已经足够,减少一点应该没问题吧?她开始暗自琢磨,“如果我把药片掰成两半,能减少副作用,还能省钱,岂不是两全其美?”这个想法越想越觉得靠谱。 于是那天早晨,她按惯例准备服药时,突然就心生一计,把药片掰成了两半,吞下了一半,剩下的丢到一边,之后她走进厨房,准备忙活做中午饭,却没想到意外发生了。 首先是眼前一黑,耳朵里响起嗡嗡声,手中的菜盆直接掉到地上,当时她试图扶住灶台站稳,可身体却像没骨头一样无力,整个人顿时瘫软,眼前一片漆黑,直接倒在了地上。 正在客厅看电视的丈夫听见动静,跑进厨房,看到周女士倒在地上,吓得魂都没了,他赶紧把她抱起来,叫她名字,可周女士一点反应都没有,整个人几乎没有意识了,连话都说不出来,丈夫不敢耽搁,一把抱起她,冲到楼下,拦了一辆出租车,几乎是一路狂奔直达医院。 到达医院急诊室后,医生立即开始检查,首先是测量血压,医生发现周女士的血压极低,根本没法维持正常,随后医生问了她早上的用药情况,周女士断断续续地说出了自己将药片掰开的事儿。 医生听完后,严肃地告诉她:“你这样做,不是减药,而是在拿自己的命开玩笑!这药是缓释型的,外面有一层特殊的包膜,用来慢慢释放药效,保证一天内血压平稳。 你把它掰开服用后,药效会直接得到释放,简直是一次性吃了超量的药,血压瞬间降低,难怪会晕倒,”医生还说,如果再晚点送到医院,后果不堪设想。 周女士听了医生的话,才意识到自己做了多么愚蠢的决定,她的“小聪明”不仅是无知的表现,还险些让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经过一整天的治疗和输液,血压才慢慢恢复了正常,身体也逐渐有了力气。 这件事发生后,被媒体报道出来,许多人开始讨论这个话题,很多网友评论道:“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还有人说:“就怕蠢人灵机一动,”这些评论有些扎心,但也有道理。 因为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喜欢凭借自己的直觉和经验去判断健康问题,而忽略了专业医生的建议,最终可能会给自己的健康带来严重后果。 事实上,类似周女士这样的人并不少见,尤其是在如今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很多人早早就开始遭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面对这些疾病,一些人常常认为只要症状缓解了,就已经好了,甚至开始自己减药、停药,殊不知,这种做法往往会给身体带来更大的危险。 有些人觉得,药物依赖是个问题,停药后能恢复正常才是最理想的结果,也有些人觉得,药吃多了总会带来副作用,减量就能避免这些副作用。 但是药物治疗和自我调整并不是一回事,即使症状有所缓解,也不代表疾病已经痊愈,减药、停药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而不是凭个人判断。 医学上,缓释药物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让药物的成分在一定时间内稳定释放,确保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平稳,避免波动过大。 若擅自改变药物的使用方式,药效就无法按预期释放,甚至可能带来药物中毒的风险,周女士的做法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教训十分深刻。 对于周女士来说,这一事件无疑是一次警钟,她不仅差点丧命,还让家人经历了极大的惊恐,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健康不容忽视,药物治疗更是需要严格遵循专业指导。 因为科学的治疗方案背后是无数医学工作者的智慧和经验,随便动脑筋去尝试自己认为“聪明”的做法,往往会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危险。 这不仅仅是一次个体的健康危机,它更反映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许多人在面对健康问题时,往往偏向相信自己的直觉,而忽视了专业的医疗建议。 对于这件事情,大家有什么看法?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0 阅读:20
无敌平头哥

无敌平头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