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脸比翻书还快!曾经当美国驻华大使时,骆家辉对中国态度强硬,各种刁难、傲慢到骨子

文山史纪 2025-10-28 17:18:50

变脸比翻书还快!曾经当美国驻华大使时,骆家辉对中国态度强硬,各种刁难、傲慢到骨子里。可一退休,却厚着脸皮跑回中国想捞金,这“双面人”操作,简直绝了! 先说说他当美国驻华大使那几年的做法。骆家辉虽然是华裔,但从一开始就明确表示自己只为美国利益服务,这一点本身没问题,可他为了美国利益,对中国的态度确实够强硬。早在2010年他当美国商务部长的时候,就在中美贸易政策听证会上放话,说要“尽一切手段敲掉中国的贸易壁垒”,还威胁说要是对话不成,就把中国告到WTO去。 到了2011年,他更直接指责中国不鼓励外商投资,说中国违背了给海外企业友好环境的承诺,当时《华尔街日报》都觉得这是对中国最严厉的批评之一。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他常常是一边说着合作,一边动手打压中国企业。2010年5月,他带着美国企业代表团来中国谈合作、推产品,结果就在他抵达上海的当天,美国商务部就宣布对中国产的钢绞线实施“双反”制裁,征收的惩罚性关税最高达到193.55%。 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让中国企业很无奈,有厂商负责人就抱怨,实在没法理解美国一边找商机一边搞限制的操作。 在他担任商务部长的两年里,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光没减少,次数和强度反而都增加了。 他当驻华大使之后,这种强硬的态度也没改。 最受关注的就是美国驻华使馆监测并公布北京PM2.5数据的事。那时候2010年底,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还没开展PM2.5监测,美国使馆自己搞监测,公布的数据和中国环保部门的有差异,引发了不少议论。 骆家辉就任后,不光接着公布数据,对各种争议还一言不发,明摆着就是借这事给中国施压。 后来他还在知识产权问题上不断发难,说中国在这方面“有很长的路要走”,全然不顾中国已经在加强保护的事实,中国外交部当时都回应说希望他多对话少施压。 奥巴马提名他当大使时就说了,美国企业能靠他在中国代表利益,这话确实没说错,他全程都在为美国企业争取好处,对中国的诉求却很少理会。 可等到2014年骆家辉卸任退休,态度立马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一门心思往中国跑,核心目的就是挣钱。按照美国政坛的惯例,前官员投身商界很常见,而骆家辉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盯着中国市场。 卸任刚两个月,他就加盟了美国戴维斯律师事务所,成了合伙人还兼任中国业务部联合主席,专门帮美国公司对接中国业务,这份工作的薪水比他当州长时高多了。 其实早在2005年他离开政坛时,就曾在这家律所负责中国业务,2008年一年就因为代表美国公司营销来了中国五次,对中国市场的赚钱机会门清。 退休后他更是频繁往来于中美之间,到处参加商业活动。2015年7月,他特意跑到南昌参加商联中心和威斯汀酒店的签约仪式,还发表了主题演讲,现场见证了合作方签署互联网金融、健康医疗等多个领域的战略合作协议。 这种商业活动可不是白参加的,作为前大使,他的出席本身就是一种“招牌”,背后自然少不了相应的报酬。 到了2016年7月,他又现身广州参加“欧美投资巅峰对话”活动,跟中国企业谈投资合作,还接受媒体专访大谈中美贸易增长,字里行间都是想拉近关系好开展业务的意思。 他这前后变化实在太明显。 在任时,张口闭口都是美国利益,动不动就指责中国、搞限制,一点情面都不讲;退休了就把过去的强硬抛到脑后,靠着前大使的身份在中国的商业场合活跃,说到底就是看中了中国市场的赚钱机会。要知道,他在任时推动美国对华出口增长,本质是为了美国的就业和经济,可退休后跑到中国来捞金,完全是为了自己的腰包。 有人可能会说他只是正常开展业务,但关键在于这种态度的巨大反差。当他拿着美国政府的薪水时,对中国摆出的是强硬刁难的姿态;当他要自己挣钱了,就立马换上温和的面孔,利用之前积累的人脉和身份在中国市场谋利。 这种完全跟着利益走、前后不一的做法,确实配得上“双面人”的评价。 中国市场欢迎真诚的合作,但像骆家辉这样,任职时处处刁难,退休了又想来捞好处的,自然会让人觉得不舒服,也难怪大家对他这种操作意见这么大。

0 阅读:0
文山史纪

文山史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