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看出情况不妙,西方让苏联解体一幕重演,绍伊古紧急出面表态,却显莫斯科力不从心

文山史纪 2025-10-30 11:06:11

普京看出情况不妙,西方让苏联解体一幕重演,绍伊古紧急出面表态,却显莫斯科力不从心? 现在俄罗斯面临的局面确实不轻松,西方的一系列操作让人想起当年苏联解体前的情况,普京肯定察觉到了危险,绍伊古紧急出来表态想说清局势、稳住人心,但字里行间也藏着莫斯科当下的难处。 先说说西方现在的套路,和当年搞垮苏联的路数其实很像。 当年西方就明白,硬打打不垮苏联,就从内部下手,一边用经济压力削弱实力,一边搞宣传渗透,还在苏联内部培养代理人,最后让苏联从里到外散了架。 现在西方对俄罗斯,还是这套组合拳。经济上死死盯着能源这个俄罗斯的钱袋子,美欧第19轮制裁把117艘俄油轮都列入黑名单,欧盟还首次全面禁止进口俄液化天然气,连给俄油轮提供保险、维修的欧洲企业都被禁止了,运输成本一下涨了不少,俄罗斯那些绕开制裁的“影子舰队”也越来越难运作。 这和当年西方削弱苏联经济的路子如出一辙,都是掐住最关键的财源。同时,西方还在不停搞反俄宣传,攻击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化,想挑拨俄罗斯国内的民族关系,这跟当年的舆论战、分裂手段没什么区别,绍伊古也直言不讳,说西方就是想把俄罗斯分成几十个小国,好拿捏着剥削。 普京心里肯定清楚这局面有多棘手,因为俄罗斯的经济已经快扛不住了。能源收入这块压舱石晃得厉害,2024年油气收入还涨了26%,看着挺热闹,可2025年制裁的效果一出来,麻烦就大了。 天然气管道过境乌克兰的协议快到期了,明年对欧洲的管道气出口可能要降一半,液化天然气丢了欧洲市场,新市场一时半会儿也打不开。 可打仗太花钱了,2025年俄罗斯军费占财政预算的比例都到40%了,一天打仗就得花1.72亿美元,合着每分钟就要烧掉28万美元。钱从哪来?只能靠发债和掏空国家福利基金填窟窿,三年下来赤字都到10万亿卢布了,这么耗下去根本不是办法。经济的难处已经传到了老百姓身上,民生压力越来越大,面包价格翻倍,养老金涨得还没物价快,大家对战争的疲惫感也越来越明显。 工业方面更头疼,2025年9月工业增速跌到0.3%,连军工依赖的金属制品产能都首次出现负增长。 不是不想多生产武器,实在是资源全往军工堆,民用产业垮了,军工自己也没了支撑,坦克、步战车这些装备的产量根本上不去。 前线打不动,后方钱不够、物资跟不上,普京就算嘴上说“不会在压力下做决定”,心里肯定清楚再拖下去选择会越来越少。 这种时候绍伊古就得站出来表态,他最近连着发声,一边点破西方想分裂俄罗斯的野心,说要靠民族团结扛过去;一边抛出个大计划,说要砸7000亿卢布在西伯利亚建稀土产业集群,还强调要完全独立于中美,把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 可这些表态越急,越能看出莫斯科的力不从心。 先说稀土这个计划,看着挺有雄心,稀土确实关键,小到手机芯片、大到导弹制导都离不开它,绍伊古甚至说这关系到俄罗斯的主权存在。可理想归理想,现实难题太多了。 俄罗斯是有稀土矿,储量能排进全球前五,但现在每年产量连全球1%都不到,而且根本没有提炼加工的技术。 稀土不是挖出来就能用,提炼是高技术活,中国花了30多年才摸透,俄罗斯这方面几乎是空白,现在想从头建体系,哪那么容易。 更别说钱的问题,7000亿卢布看着不少,可涵盖勘探、冶炼、设备制造全链条根本不够,现在军费都占了预算的40%,哪还有多余的钱投到基建和产业上?西伯利亚那地方连铁路、电力都跟不上,建产业集群先得砸钱修基建,这笔钱还没着落。 就算一切顺利,建成完整产业链至少要十年,远水解不了近渴。 再看绍伊古说的“靠团结抵御分裂”,这话是没错,但团结也得有物质基础。 老百姓连基本生活都受影响,社会情绪难免波动,西方的渗透就更容易趁虚而入。而且外交上俄罗斯也越来越孤立,之前指望中印买能源破局,可印度被美国关税一压,就把俄油进口占比从50%砍到35%,中国虽然还在买,但也在拓宽中东、非洲的货源,没给俄罗斯留“独家饭碗”。 能真正给俄罗斯实质支持的国家没几个,想搞的“去美元阵营”也没成气候,银行支付系统连刷卡购物都实现不了,根本撑不起大规模贸易。 这么看下来,绍伊古的表态更像是想稳住阵脚、展示决心,但根本掩盖不了现实的困境。当年苏联就是被长期的经济消耗、内部渗透拖垮的,现在俄罗斯面临的是一样的陷阱:能源财源被掐,军费透支财政,民生压力增大,外部孤立无援。普京肯定看出了这危险的苗头,可手里的牌实在有限,硬扛下去经济可能崩掉,妥协又怕动摇根基。 绍伊古再怎么表态,也解决不了没钱、没技术、没盟友这些实际问题,莫斯科力不从心的样子,其实已经藏不住了。

0 阅读:0
文山史纪

文山史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