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高官:沙俄占中国的不妨卖给中国。近年来,俄罗斯一直喊着“向东看”的口号,试图开发广袤的远东地区,但效果却一直不太理想。 关于“俄高官提议卖掉沙俄所占中国领土”的说法,目前并没有俄罗斯官方的正式表态,更多是个别言论,不能代表俄方立场,咱们重点说说俄罗斯远东开发效果不理想的事。 远东那地方确实特殊,面积有695万平方公里,占了俄罗斯国土的40%,资源更是多得吓人,亚太地区81%的钻石、51%的森林、33%的水生生物资源都在这,已勘探的天然气和黄金储量都比中国多一倍以上,说是“聚宝盆”一点不夸张。 可这么好的地方,开发了这么多年就是没起色。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俄罗斯就喊“向东看”,还办了东方经济论坛,普京都多次说远东是21世纪发展的“最优先地区”,到现在十年了,远东的经济占全俄比例还只有8%左右,GDP才1200亿美元,还不如咱们大连一个市的规模。 人口问题更头疼,2021年普查比十年前少了4.7%,11个州里只有两个人口正增长,连条件最好的滨海边疆区都少了5.7%,现在整个地区才797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就1个人,比中国东北稀疏多了。 最根本的还是没人干活、没人消费。远东冬天能到零下三四十度,有的地方甚至零下五十度,冻土层厚好几米,建个道路桥梁成本特别高,维护起来也费劲。 港口比如海参崴冬天还结冰,物流不畅。年轻人都往莫斯科、圣彼得堡跑,那边工作机会多、生活条件好,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形成了“没人→没产业→没收入→更没人”的循环。 俄罗斯也试过吸引人口,搞过“远东百万计划”,给补贴、分土地,但没几个人愿意去,毕竟谁也不想去荒凉的地方重新开始。 资金和外资这块更纠结。远东开发需要巨额投入,但俄罗斯财政压力大,军费占了三分之一,能给远东的钱有限,有时候投入百亿都见不到回报。 本来一开始东方经济论坛挺热闹,韩国总统、印度总理、日本首相都来参加,荷日韩三国2011到2016年对远东的投资是中国的7倍,荷兰还是最大外资来源。可后来俄乌冲突爆发,西方阵营抵制,这些国家就不来了,外资一下子少了很多。 对中国投资的态度更是矛盾。中国其实最有条件帮着开发,中俄经济互补性强,中国有制造能力和市场,俄罗斯有资源。 但俄罗斯嘴上说欢迎,实际却有不少限制。这些年中俄贸易额从2015年的635亿美元涨到2024年的2448亿美元,翻了近三倍,可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存量才106.7亿美元,仅占中国总投资额的0.34%。 2024年中国和远东的贸易额有270亿美元,实际投资才1.15亿美元,好多签了的大项目都落不了地。 就说农业吧,远东有1.5亿亩可耕地,现在才种了不到3000万亩,中国企业想去种地,却不让中国劳工进,当地又雇不到人,农机化肥审查严,种出来的东西运回中国还有配额,各种麻烦事不少,到2019年中国企业在远东租的地才34万公顷,还不如在澳大利亚持有的零头。 这背后其实是俄罗斯的两难:不开发远东,怕边境空虚;可开发吧,没人没钱,又怕对中国过度依赖。 克里姆林宫想吸引外资,可各级官僚、普通民众心里有警惕,导致政策执行起来打了折扣。 加上远东的资源多是“死资源”,开采运输成本高,西方市场又关了门,亚洲市场没完全打开,就算有资源也变不成财富。2025年第十届东方经济论坛签了358项协议,看着热闹,但远东的经济增速还是落后于全俄平均水平,工资涨了可人口流失的根子没解决,基础设施也没跟上,想真正发展起来还是难。 说到底,远东开发的关键还是得解决“人”和“开放”的问题。 没人就得放开吸引劳动力,光靠本国补贴没用;想拉投资就得拿出诚意,别又想要资金又设各种限制。 要是这些根本问题解决不了,就算喊再多“向东看”的口号,这片“聚宝盆”也难真正发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