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目的达到了! 就在今天,印度突然宣布: 10月28日,印度政府消息人士透露,该国企业将停止通过贸易商购买俄罗斯石油公司与卢克石油的原油。 先说说美国这边的铺垫。10 月 23 号的时候,美国财政部直接对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下了制裁令,明确要求所有和这两家公司相关的交易,得在 11 月 21 号前停下来。这可不是简单的警告,里面藏着 “二级制裁” 的狠招 —— 意思是谁要是敢继续买这两家的油,就可能被踢出全球金融系统,没法用美元结算,连海运保险、货款支付这些环节都会被卡脖子。 美国这么做的心思很明白,就是要掐断俄罗斯的石油收入,毕竟这两家公司的原油出口量占了俄罗斯总出口的近一半,而印度又是俄罗斯原油的大买家,拿下印度就能狠狠削弱俄罗斯的经济命脉。 再看印度之前和俄罗斯石油的关系。俄乌冲突之后,俄罗斯原油因为价格便宜,成了印度的香饽饽。 几年前俄油在印度进口里占比还不到 3%,到今年已经涨到了三分之一,每天进口量能有 160 万桶左右。这里面最主要的买家是印度最大的私营炼油商信实工业,光是今年 9 月,它每天就从那两家俄罗斯公司买 63 万桶油,占了印度俄油进口的近四成,而且还跟俄罗斯石油公司签了十年的长期合同,每天要进 50 万桶。 印度炼油厂之所以抢着买,说白了就是图便宜,俄罗斯的原油比中东同类的每桶能便宜 5 到 6 美元,这在能源进口依存度超 80% 的印度眼里,可是实实在在的成本优势。 但美国的制裁一出来,印度企业就扛不住了。信实工业首先表态要停购,说要 “调整运营满足合规要求”。 这也不难理解,私营企业长期依赖国际金融市场,要是被踢出美元体系,生意根本没法做。紧接着,印度石油公司这些国有炼油企业也开始审查贸易文件,不敢再直接从那两家俄罗斯公司进口了。 虽然有消息说不会一下子降到零,可能还会有少量通过中间商进来,但进口量肯定会大幅缩减,毕竟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占了印度俄油采购的 60%,这部分供应一收缩,等于印度从俄罗斯买油的规模直接腰斩。 印度这么做,说白了就是在给美国 “交作业”,而这正是美国想要的。一直以来,印度买俄油的事都是美印贸易谈判的绊脚石,美国早就想让印度停手了。 现在印度主动调整,等于给双边贸易协议扫清了障碍,美国自然乐见其成。有分析就说,这一举动明显增强了美印达成贸易协议的可能性,特朗普之前也放话,说印度会在年底前基本停止买俄油,现在看来确实朝着这个方向走了。 美国的目的很明确:一方面通过减少印度这个大客户来打击俄罗斯的石油收入,另一方面借机拉近和印度的关系,巩固自己在全球能源格局里的影响力,这两步棋现在都看到了效果。 当然,印度这么做也是有代价的。虽然从技术上讲,转向中东、巴西这些地方买油不难,但成本肯定要涨。穆迪关联公司的专家就说了,换供应商会直接推高进口费用,炼油企业的利润空间会被挤压。信实工业之前靠着便宜俄油维持利润率,现在突然停购,每天几十万桶的缺口要补,只能买更贵的油,损失不小。 而且俄罗斯原油本来是印度对冲国际油价波动的缓冲,现在少了这块,国内成品油供应和物价稳定都可能受影响。不过对印度来说,和美印贸易协议比起来,这点代价似乎是能接受的妥协。 有人可能会问,印度是不是真的彻底不买俄油了?倒也不是,可能会通过更隐蔽的方式,比如让原油在新加坡和其他油混合一下,掩盖俄罗斯来源,或者找更复杂的中间商渠道。 但即便如此,美国的核心目的已经达到了 —— 原本大规模、相对公开的俄油采购渠道被切断,俄罗斯能从印度拿到的收入大幅减少,而且印度在大国博弈中明显向美国靠拢了。俄罗斯那边也头疼,失去印度这个占比 38% 的出口买家,石油收入的窟窿一时半会儿不好补,就算有中国继续买,短时间也填不上这么大的缺口。 总的来看,印度停止通过贸易商买这两家俄罗斯公司的原油,表面是企业的合规调整,实际上就是 美国制裁施压和利益交换的结果。 美国想要的削弱俄罗斯收入、拉拢印度的目的都实现了,说一句 “美国的目的达到了”,确实一点不假。 这背后没有什么复杂的弯弯绕,就是大国之间的利益权衡,而印度夹在中间,最终还是向美国的压力和诱惑低了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