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教授直言不讳道:俄罗斯其实不是兄弟,是邻居,双方基于利益多合作少信任,所有

史记越玉门 2025-11-03 10:22:01

金灿荣教授直言不讳道:俄罗斯其实不是兄弟,是邻居,双方基于利益多合作少信任,所有不要在幻想什么“中俄结盟”!我们必须保持必要的警惕!   大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放在中俄关系上再合适不过。   很多人觉得两国现在互动频繁,就该抱团结盟,但现实远没有这么简单,邻居之间可以互帮互助,却绝不会毫无保留,这是历史和现实都验证过的道理。   回顾过往,中俄边界问题谈了整整40年才彻底解决,这段漫长的谈判史本身就说明双方信任基础的局限性。   19世纪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夺走中国东北、西北大片土地,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着手解决边界争端。   1964年第一次谈判时,苏方态度强硬,根本不承认不平等条约,双方僵持半年不欢而散。   1969年珍宝岛冲突更是让两国关系降到冰点,苏联在边境陈兵百万,局势剑拔弩张。   直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崩溃、社会动荡,急需稳定的外部环境,态度才逐渐务实。   2004年普京访华时,双方才终于就黑瞎子岛归属达成协议,俄方归还西半部分,东半部分仍由其保留,阿巴该图洲渚也进行了划分,4300多公里的边界线才算正式划定。   这段跨越半个世纪的边界谈判,见证的不是无条件的信任,而是双方在现实利益权衡下的互相妥协。   再看当下的合作,利益主导的痕迹同样明显。中俄贸易数据确实亮眼,近5年贸易额翻了一番,2023年达到2401亿美元,中国连续14年是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本币结算比例更是高达92%。   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的合作让双方都尝到了甜头,但合作中的博弈从未停止。   备受关注的CR929大飞机联合研发项目,最终还是因为俄方不愿放手主导权而分道扬镳。   俄方坚持要用自家进度缓慢的PD-35发动机,还在关键技术上遮遮掩掩,不愿让中国全面参与设计制造,最终在2023年宣布退出,转头就和印度签署了SJ-100支线客机合作协议。   这种前脚刚结束合作,后脚就找新伙伴的操作,充分说明俄罗斯的合作始终以自身利益为先,没有所谓的“情面”可讲。   而且俄方在贸易中也不乏保护主义举动,对中国部分产品设置准入壁垒,这些细节都提醒我们,合作背后必须留有余地。   中国始终坚持“不结盟”政策,正是看透了大国关系的本质。结盟意味着要被捆绑在对方的战车上,失去战略自主性,这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国来说得不偿失。   俄罗斯作为军事大国,有自己的战略考量,它既需要中国的市场和资金,又提防着中国的发展速度,这种复杂心态决定了双方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兄弟”。 保持邻居式的合作关系,互相尊重、互利共赢,才是最稳妥的选择。   我们可以进口俄罗斯的天然气,也可以向俄罗斯出口汽车和电子产品,但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像CR929项目拆分后,中国改名C929坚持自主研发,计划2030年首飞、2045年前交付1000架,反而走出了更广阔的道路。   过度依赖任何国家都可能陷入被动,只有自身实力足够强大,才能在合作中占据主动地位。   大国相处,清醒比热情更重要,信任要建立在实力对等和利益契合的基础上,而不是凭空幻想。   俄罗斯是值得合作的邻居,但绝不是可以毫无保留信任的兄弟,保持必要的警惕不是对关系的破坏,而是对自身利益的负责。   靠人不如靠己,一个国家的安全感,最终只能来自于自己的强大实力和战略定力。   你觉得未来中俄关系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在合作中我们还需要警惕哪些问题?

0 阅读:18

猜你喜欢

史记越玉门

史记越玉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