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了心要灭掉中国?一股可怕力量来了!这回不是美国出手,普京笑到最后,俄乌冲突爆发三年多,全球车市格局翻了个面,欧洲、日本的车企集体撤出俄罗斯,几乎一夜之间腾出了巨大的市场空白,德国大众、丰田、雷诺等巨头关厂、断供,本土品牌拉达产能又顶不上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这个时候中国车企看到了机会,奇瑞、长城、吉利带着各种车型杀进去,从经济型轿车到新能源SUV应有尽有,价格实惠质量还行,很快就在俄罗斯街头遍地开花。 到2024年,中国品牌在俄罗斯卖出的新车里占了六成多,当地人买车第一选择就是中国货,这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当时很多人觉得这是中国汽车走出去的大好机会,毕竟俄罗斯市场这么大,人家又急需车,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好景不长,2025年一开年,俄罗斯政府突然变脸了,先是把进口车的报废税往上提,一口气涨了七八成,今年又接着往上加,进口关税也跟着涨,从原来的水平直接翻倍,最高能到38%。 更狠的是认证环节,以前可以在国内做好带过去,现在必须在俄罗斯本地重新认证一遍,流程复杂周期还长,海关那边也开始较真了,各种检查特别仔细,结果大批中国车就堵在港口进不去,经销商干着急没办法。 这些政策一出台,效果立竿见影,今年上半年中国往俄罗斯出口的汽车数量直接腰斩,跟去年同期比少了将近六成。 具体到各个品牌,哈弗销量掉了四成,奇瑞少了三成多,吉利更惨,直接暴跌67%,货车出口更是惨不忍睹,跌了八成多。 街上跑的中国车价格也开始往下掉,连着好几个月平均价格都在降,厂家和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被压得死死的。 俄罗斯官方给出的理由听起来很正当,说是要保护本土制造业,增加就业机会,让俄罗斯人自己的工厂能活下来,普京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技术自主的重要性,还专门跑到汽车厂视察,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表面上看是正常的产业政策,实际上就是要把汽车产业的主导权拿回来,冲突刚开始那会儿市场空了,没办法只能让外国品牌进来救急,现在缓过劲来了,当然要重新洗牌。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那些单纯靠出口吃饭的中国车企日子就不好过了,港口堆着货卖不出去,经销商网络也受影响,有的地方甚至开始出现退网的情况。 更麻烦的是质量问题开始冒头,广汽因为燃料系统的毛病一次性召回了快两万辆车,这在当地媒体上闹得挺大,俄罗斯工业部长还公开点名说某些中国品牌存在缺陷,要加强监管。 但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有些中国车企早就看明白了,光靠出口不是长久之计,必须在当地扎根才行,长城汽车2019年就在图拉建了工厂,现在正准备把产能扩大到20万辆,零部件本地化率要做到65%以上。 这样一来关税再怎么涨也影响不大,因为车是在俄罗斯本地生产的,奇瑞和吉利也在跟俄方谈合资组装的事,想办法把生产线搬过去。 更聪明的做法是在新疆塔城搞了个零部件总装基地,利用巴克图口岸的地理优势,把国内的零件运过去组装,再直接销往俄罗斯,效率高成本低。 今年10月还跟俄方联合研发了重卡,一下线就拿到上千台订单,这种深度合作的模式让俄方也挺满意,毕竟带来了就业和税收,技术还能留在本地。 从数字上看确实有意思,虽然出口量大幅下降,但本地生产的销量在增加,今年上半年出口只有18万辆,可当地销售却达到34万辆,说明工厂产能正在释放。 整个俄罗斯前十个月本土品牌份额提到了55%,这里面不少车其实带着中国技术的影子,只不过挂的是俄罗斯本地的牌子。 那些当年撤走的外资品牌现在后悔了,丰田在迪拜偷偷召集以前的经销商开会,还包了全部差旅费,说当年撤场是没办法。 现代更精,卖厂的时候留了个心眼,签了两年回购条款,现在正通过零部件公司重新招人,想着怎么回来。 可市场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市场了,中国车企不光站稳了脚跟,还跟俄方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想挤进来没那么容易。 说到底这件事给中国汽车产业上了一课,靠着特殊时期的机会快速占领市场,看起来风光,实际上根基不稳,真正的竞争力不是抢到多少市场份额,而是能不能在当地活下来,能不能适应人家的规则。 俄罗斯这次政策调整表面上是针对进口车,实际上是在筛选合作伙伴,那些愿意本地化投资、带来技术和就业的企业才是他们真正欢迎的。 现在中国车企也在调整策略,不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墨西哥已经取代俄罗斯成了最大出口国,中东、拉美、东南亚市场也在同步开拓。 俄罗斯这个市场还是要做,只不过方式变了,从简单粗暴的出口变成了本地化经营,这个过程虽然痛苦,但长远来看是好事,至少让企业明白了国际市场的真实规则。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