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中国入世最大的障碍是美国,可最终美国还是同意了我们加入世贸组织。为什么?  

菲菲的信笺 2025-11-10 17:14:23

当年中国入世最大的障碍是美国,可最终美国还是同意了我们加入世贸组织。为什么?   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中国,已经不是改革开放初期那个需要靠外资救济的经济体了,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工业体系初具规模,市场活力持续释放,1999年GDP总量突破8.9万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接近4200亿美元,这样的经济体量放在全球都是不容忽视的存在。   关键的是中国拥有十几亿人口,这意味着一个潜力无限的消费市场,当时美国企业界早就对这块肥肉垂涎三尺,从汽车巨头到快餐连锁,都在摩拳擦掌等着分一杯羹。   美国不是来中国做慈善的,其每一项让步背后都藏着实实在在的利益诉求。农业领域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美国农场主们早就盯着中国这个粮食消费大国,当时中国每年需要进口大量大豆,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   在入世谈判中,中国承诺降低农产品关税,这直接让美国大豆对华出口量在短短几年内翻了好几番,从1999年的不足1000万吨飙升到2003年的近2000万吨,美国农场主的钱包鼓了,自然会通过游说集团给政府施压,支持中国入世。   制造业领域更是利益交织,通用汽车早在1997年就和上海汽车成立了合资公司,1999年正处于扩产关键期,急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入世后中国承诺逐步开放汽车市场,降低进口关税,这让通用汽车看到了在中国市场大展拳脚的机会,后续几年陆续投入几十亿美元扩建工厂,推出针对中国消费者的车型,很快就占据了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份额。   不光是汽车,电子产品领域也是如此,微软等科技公司一直头疼中国的盗版问题,入世谈判中知识产权保护成为重要议题,中国承诺加强版权保护,这直接提升了微软正版软件的销量,仅2002年在华营收就增长了30%以上。   服务业的胃口同样不小,沃尔玛1996年进入中国后,一直受限于门店数量和经营范围,入世协议签订后,沃尔玛加快了扩张步伐,2000年只有4家门店,到2003年就飙升到28家,覆盖了十几个城市,销售额突破60亿元。   这些美国企业的利益诉求,最终汇成了强大的政治推动力,毕竟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声音从来都是最有分量的,他们当然愿意为了利益让美国的政客向政治上的“敌人”低头。   战略层面美国也有自己的考量,他们认为让中国加入多边贸易体系,能推动中国进一步市场化改革,毕竟世贸组织的规则都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   1997年我国在访美时,在中美联合声明就明确提到“中国全面参加多边贸易体制符合双方的利益”,这种表述背后,其实是美国希望通过规则约束来塑造中国的经济运行模式,同时借助中国的经济增长带动全球经济,进而让美国企业获得更多红利。   说到底,美国同意中国入世,不过是看清了中国市场的巨大价值和自身利益的紧密绑定,与其堵着门不让进,不如打开门一起赚钱,这才是资本逻辑下最现实的选择。   只是那时的美国或许没有想到,中国的发展能如此之快,到现在已经鲜有能遏制我们的手段了!

0 阅读:15
菲菲的信笺

菲菲的信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