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锡悦称赞美军在长津湖战役中突围#
虽然霉菌在长津湖战役中确实损失惨重,但是有一说一,在志愿军绝对优势兵力的围追堵截之下,霉菌陆战一师能突破重围,而没有全军覆没,从军事上说,也是很可以的。
当然,这个事轮不到棒子来吹,要吹也是美国人自己吹。其实,美帝一直都在吹这件事,陆战一师称之为“向南进攻”的撤退。
虽然美帝当时的武器装备和火力优势足以抵消志愿军在这个战场上形成的一部分兵力优势,即使被包围了也能呼叫空中支援,一边空投武器弹药和补给,一边进行对地攻击,掩护美军突围和撤退。
但志愿军在这种绝对失衡的战争中,能够不断穿插迂回,用两条腿跑赢霉菌的坦克装甲车和卡车,一次又一次的堵住霉菌撤退的道路,表现当然是足够英勇的。
但是也要承认,在一些局部战斗中,霉菌利用其火力优势,让我军一些小股部队没有完成任务。即使他们跑赢了对手,但是因为无法在急行军中携带重武器,所以经常是抢先占领了山头,但是外霉菌用火力集中攻击的时候,坚守的代价非常高。
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那座桥,我军三次炸断,霉菌三次修复,最后干脆空投了一座桥。这对我军当时的装备来说,简直相当于开了外挂,耍赖皮了。
所以,长津湖战役在很长时间里,我们这边其实也是不怎么提的,黄继光的名气比杨根思大多了,就是因为这次战役在我军这边的记录上,不算一次特别成功的围歼战。
虽然长津湖战役确实是歼灭了霉菌一个团级战斗队,并且缴获了对手的团旗,但整个朝鲜战争没有成建制歼灭霉菌任何一个部队,这也是志愿军的一大遗憾。
而长津湖战役是最接近完成这样一个任务的,因为已经通过友邻部队的努力作战,完成了对敌人的切割,在东线战场形成了绝对兵力优势,用一个兵团去打霉菌一个团。
从当时我军对美军的认识来看,一个兵团围歼一个师,足够了。何况因为战场空间狭小,而敌人火力优势明显,兵力投入过多,反而容易造成更大的伤亡。
结果是大家都知道的,虽然九兵团用一个军去围歼美帝一个团,仍然是能围住却吃不掉,霉菌虽然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但还是有不少人逃出生天了,并不能算是这个部队被全歼。
所以战后总结的时候,彭扬言要撤销二十六军的番号,而军长张仁初也是一肚子火,怒怼了一句,番号是毛主席给的,你撤不了。
我军长期患有火力不足恐惧症,但是真正让我军感受到火力差距太大的战争,还是在朝鲜。所以仗还没打完,志愿军的副司令员陈赓就被调回去筹备哈军工去了。
所以,长津湖战役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战役。我们赢了,但是我们一直不愿意提起,霉菌伤亡惨重,但是他们反而宣传的更多,说起来的时候更自豪。
但是,无论如何,这个战役要吹也是美帝来吹,我们现在多宣传一些也没什么问题,有你南棒子啥事儿?怎么就轮到你来说话了?也不想想你配吗?
#尹锡悦称赞美军在长津湖战役中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