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能起死回生的IBM
我个人总结的“战略思维”里面最后一观叫未来观。
什么是未来观?就是要用未来发展趋势来管理我们今天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换一句简单的话就是:“以终为始”,用未来的最终目标来管理现在,好有一个正确的开始。能制定既适应未来发展趋势,又适合自己的正确目标才是管理的首要任务。制定正确的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正确计划,这两者共同构成了管理的重点。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我观察众多的企业失败其实就是因为制定了一个错误的目标所导致的根源性的失败。要么是目标偏离了未来的社会发展大趋势,要么是目标大大超出了目前自己拥有的能力。
我的妈妈在我小的时候就经常说:“你现在不努力,将来就只有去讨饭做乞丐。只有今天受得苦中苦,未来你才能够做人上人,希望你将来能生活在一个有电灯和自来水的地方。”从小我们就受到这种面向未来的教育,其实在那种艰难的处境中这种话特别能激发我希望出人头地的奋斗精神。
一个人也好,一个企业也好,要真正面向未来,另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敢于抛开过去的成就,要敢于放弃过去已经取得的优势和利润最丰厚的业务,要敢于自己挑战自己,自己革自己的命。大家经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对绝大多数成功的企业,甚至对曾经十分伟大的企业而言,今天的成功才是未来失败之母。那些庞然大物为什么突然间就死掉了,就是因为舍不得放弃过去的既得利益,或者是过于傲慢,不知危险将至。
我有一段话是:“你开车前行的时候,不要老看着后视镜,因为后视镜里看不见前途,只能看到谁正在超车。”
很多年前,业绩正如日中天的诺基亚公司请我去讲课,有个主管问我最敬佩哪个IT企业。我不假思索脱口回答:“我认为IBM才是过去100年最伟大的IT企业。”下面诺基亚公司的学员们发出一阵哄笑,因为那时候IBM正处于经营巨额亏损状态,甚至有媒体宣称它未必能起死回生。但对于伟大的评判,我有自己的标准:一是能够从大失败中重新站起来的,二是能在最成功的顶峰果断地革自己命的,三是能不断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新时代的。IBM公司就是一个符合这三条的伟大的公司,它自己的口号也能体现出这种非同凡响的气质:不仅追求庞大,更追求伟大。这个伟大的公司一开始是做计算尺和打卡机的,才只有十来个员工的小公司竟然就敢取名叫“国际商用机器设备公司”,当然志存高远。
等计算机被发明之后,20世纪50年代它差点错失良机被替代。但它迅速转型做计算机,革自己的命,还果断地请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做他们的首席科学家,把自己打造成了蓝色计算机的巨无霸。这是第一次成功转型。后来受到个人电脑苹果MAC的挑战,它又联合英特尔和微软组成了一个开放的PC联盟击败乔布斯再次赢得胜利。当个人的智能手机正在变成电脑的时候,它又成功把个人电脑硬件业务卖给了联想,自己去做“四海一家解决之道”的系统集成服务,第三次转型成功。当系统集成服务走到末路的时候,它马上又提出电子商务的概念。当大家都在做电子商务的时候,它又推出了云计算和智慧地球的概念。当大家都在讲云计算的时候,它又提出了有认知的机器人的人工智能概念,推出了具备理解、推理和学习能力的Watson认知技术平台。
几乎是“九死还能一生”,而每一次它的死里逃生,又能引领人类进入一个更高的信息化的文明的层面。一个把自己定义为Think(思考)和service(服务)的公司,一个敢于平衡现在的利益和未来利益的公司,一个率先提出核心价值观是“顾客至上、追求卓越、以人为本”的公司,当然伟大。我很幸运自己人生读到的第一本有关商业的图书就是写IBM的。
最后,依据未来发展观,当你在选择自己核心业务的时候,一等业务就是对现在的利润增长有好处,又能对未来发展打基础,这叫一等特优业务。二等业务是对现在没有什么好处,但是对未来非常有益。三等业务是对现在有好处,对未来没有伤害。最难让你决策的是四等业务,对未来有巨大伤害,现在却是财源滚滚,你想做这种业务吗?拒绝第四等业务是需要很大的定力与勇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