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农民陈永贵主动辞去国务院副总理的职位。而当陈永贵向华老辞别时,忍不住

福星徠说事 2024-06-18 15:14:26

1980年,农民陈永贵主动辞去国务院副总理的职位。而当陈永贵向华老辞别时,忍不住痛哭出声怀念毛主席:“除了毛主席,还有谁会把农民作为一个国家的主人,捧到那样高的地位?”   山西省昔阳县乐平镇,一个名叫陈永贵的男子,于1914年出生在这个小山村里。他是一个没有读过几年书的普通农民,却在后来走出大山,成为了共和国的副总理,并且担任了15年之久。   1952年,陈永贵担任大寨村的村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原本贫穷落后的大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陈永贵凭借着他在农业建设上的天赋和努力,短短十几年间就将大寨村发展成为全国农村的典型。   1963年,一场特大洪水肆虐了大寨村,村里的农田、水利设施和房屋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洪水过后,满目疮痍的景象让人心酸。面对政府伸出的援助之手,村支书陈永贵却婉言谢绝了。他深信,只要大寨人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就一定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重建家园。   陈永贵把全村人召集起来,给大家打气鼓劲。他言辞恳切地说:“灾难是残酷的,但我们大寨人不能被打倒!我们有双手,有毅力,有党的领导,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用我们的汗水和智慧,重建我们美丽的家园!”   村民们被陈永贵的话语深深打动了,纷纷响应号召,投入到灾后重建的战斗中。立马·村里成立了民兵抢险突击队,组织群众修复水毁工程。妇女们成立了代耕组,承担起农活的重任。老人和孩子们也积极参与,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在陈永贵的带领下,大寨人昼夜奋战,不舍昼夜。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劳动的身影;工地上,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经过数月的艰苦奋斗,大寨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修复,农田水利焕然一新。不仅如此,大寨人还超额完成了当年的粮食生产任务,向国家交售了大量的商品粮,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   1964年,他应邀前往北京,参加会议并与毛主席和周总理等领导人见面。尽管陈永贵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怎么出过农村,但他用鲜活的语言和绝佳的口才,得到了领导人的认可。   毛主席和周总理对陈永贵另眼相待,号召全国农村学习大寨人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随着“学大寨”的口号越来越响亮,陈永贵的官职也不断升高,从村到县,再到市和省。1975年,他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全国的农业工作。   面对这个重要职位,陈永贵既兴奋又担心,因为他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民,担心自己不能胜任。但在周总理的劝说下,他最终接受了这个任命。   自从陈永贵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期间,他的言行举止总是与其他高官们格格不入。尽管身居高位,他的生活方式却依然保持着农民本色的质朴与简约。   陈永贵坚决不肯将户口迁入北京,而是选择了保留自己的农村户籍。更令人惊讶的是,陈永贵甚至拒绝领取副总理的高额工资。他把所有的薪水都捐献给了国家,用于支援农业建设。 然而,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产量年年攀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社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面对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陈永贵仍然难以释怀。他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对新的政策和措施横加指责。他的言行引起了群众的不满,一些人开始向上级反映情况,检举他思想僵化、脱离实际的问题。   在党内外的压力下,陈永贵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他终于意识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自己的思想却停留在过去,已经跟不上形势的要求了。他勇于承认错误,并在1980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主动提出辞去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   卸任后,陈永贵总算轻松了许多,也意识到了自己思想的落后。他是一个出色的农村基层领导人,但不太适合担任副总理这样涉及方方面面的职位。   在中央的特意照顾下,陈永贵卸任后继续享有副总理的一切待遇,与家人留在北京生活。他在家里种了不少花草,甚至在花盆里种了一些庄稼,过着平稳的生活。   然而,三年后,这位出身农民的陈永贵还是割舍不下对土地的热爱,他向中央写了一封“求职信”,希望能再次投身到农业事业中去。中央很快应允了他的请求,并派他到位于北京东郊的农场担任顾问。   1985年,71岁的陈永贵被检查出患有晚期肺癌。面对家人和医生的劝说,他始终拒绝接受治疗,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病入膏肓,治疗只能拖延时间,无法根治。   临终前,陈永贵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到大寨。1986年3月26日,这位为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共和国副总理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享年72岁。   在病榻上,他双眼含泪地说:“除了毛主席,还有谁会把农民作为一个国家的主人,捧到那样高的地位?”   作为一个普通农民,陈永贵以他的努力和奉献,谱写了一曲不平凡的人生赞歌,成为了共和国历史上一个闪亮的名字。 (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孙女解密陈永贵升迁内情:如何进入高层视野》)

0 阅读:3
福星徠说事

福星徠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