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慌了!中国再次出现一位堪比钱学森的科学家,美国阻止他返回中国,印度要求他公开

福星徠说事 2024-06-19 17:13:48

美国慌了!中国再次出现一位堪比钱学森的科学家,美国阻止他返回中国,印度要求他公开其核心知识。   潘锦功,一位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的中国科学家,被誉为“新时代钱学森”。他带领团队发明的发电玻璃技术,被称为“挂在墙上的油田”,有望彻底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然而,这项伟大发明的诞生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   潘锦功早年在国外求学,师从光伏领域的大师,勤奋刻苦,很快就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他利用钙钛矿材料大幅提升了光电转化效率,同时使样品玻璃达到普通玻璃般的透明轻薄。随后,潘锦功更是利用导电性极佳的化合物碲化镉与其他金属配比,涂抹在玻璃表面,形成一种高效的太阳能发电薄膜。   潘锦功和他的"阿波罗"团队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成功将发电玻璃的光电转换率从最初的10%提升到了18%,这意味着同等面积的玻璃,发电效率几乎翻了一番。一块仅有2平方米的发光玻璃,每年就可以输出260度电,这个数字令人振奋。   科学家们对发电玻璃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测算。结果表明,如果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将5%的建筑外墙更换为发电玻璃,每年将可获得2000亿度的清洁电力。这个数字非常惊人,相当于两座三峡大坝一年的总发电量。要知道,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而发电玻璃居然能产生与之匹敌的电力,其潜力不可小觑。   然而,就在潘锦功即将带着这项划时代的技术回国报效祖国时,困难和阻力接踵而至。由于他的研究室位于美国,美方很快意识到这项技术的重要性,开始对潘锦功百般阻挠。他们先是派遣情报机构和军方人员对潘锦功实施“保护”,实则是变相软禁,限制他的人身自由。   与此同时,美国开始对中国光伏企业在出口方面设置种种壁垒,包括反补贴关税、反倾销限制和超期扣押等。欧洲国家也紧随其后,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各种"莫须有"的调查。中国光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岌岌可危。   面对重重阻力,潘锦功始终坚守一个信念:科研成果属于国家,要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美方曾开出高达2000万美元的年薪,并承诺提供优越的科研条件,甚至愿意接济他的家人,但潘锦功对此不为所动。即便印度开出更加优厚的条件,要求他公开核心技术,潘锦功也断然拒绝。   在我国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下,潘锦功终于得以顺利回国。他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毅然回到祖国怀抱。回国后,他选择在四川成都创办了光电材料公司。当地政府和企业给予了大力支持,为他的研究提供了近5000万元的项目资金。   2017年,潘锦功的团队研发出了光电转化效率高达18%的碲化镉发电玻璃。次年,在国家的大力协助下,公司顺利建厂投产,大批发电玻璃工程项目纷至沓来。潘锦功还及时申请了相关专利,以防被国外抢先。   2019年,潘锦功因其卓越贡献,先后获得“杰出工程师”奖项和国家发改委1.59亿元的重大工程专项支持。发电玻璃技术开始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广大城市的普通玻璃纷纷更新换代。这不仅减少了光污染的扩散,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更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清洁电力。   潘锦功曾经说过,无论在哪里取得成就,他都要把科研成果贡献给国家,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正是有这群最可爱的人,我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只要薪火相传,一代代中国科学家心系家国,努力拼搏,科技强国的梦想终将照进现实。 (信息来源:《科创未来丨潘锦功:让玻璃发电成为现实》——四川日报2023-03-27)

0 阅读:6
福星徠说事

福星徠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