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许世友突然接到毛主席密令:立刻出动两个师,必须将叛徒逮捕。出动两个师

福星徠说事 2024-06-19 17:13:50

1971年,许世友突然接到毛主席密令:立刻出动两个师,必须将叛徒逮捕。出动两个师,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这个叛徒到底是谁,为何让毛主席如此如临大敌?   1971年的一个深夜,中南海突然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一位昔日的党内高级干部竟然叛变了!消息传到毛主席耳中,他当即作出决断,命令自己最信任的将军许世友,务必将叛徒缉拿归案。   许世友接到命令后,立即启程赶往南京。一路上,他思忖着这次行动的重大意义,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缉拿罪犯的任务,而是事关党和国家安全的大事。他深知,这次行动容不得半点差池。   抵达南京后,许世友立即把自己最信任的部下召集起来,成立了一支特别行动小组。这支小组由南京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肖永银领衔,成员都是久经沙场的精英战士。大家都明白,这次任务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不能有任何闪失。   这次行动的目标,正是令人闻之色变的王维国。王维国出身于河北一个富庶之家,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年少时便怀抱着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王维国毅然投身革命洪流。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杀敌,屡建奇功,迅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员。他机智果敢,深得部下信赖;他冲锋陷阵,身先士卒,赢得了上级的赏识。王维国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革命史诗。   新中国成立后,王维国的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他的才干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充分认可,仕途也随之平步青云。他先后担任空军第四军政委等重要职务,成为党和国家的栋梁之才,一颗冉冉升起的政坛新星。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曾经的革命英雄,一位备受爱戴的高级将领,却在权力的迷雾中渐渐迷失了方向。他开始贪恋权力带来的种种好处,结交党内野心分子,暗中组建利益集团,妄图在政治斗争中谋取私利。   毛主席敏锐地察觉到了王维国的野心,他当机立断,决定采取果断措施,粉碎王维国的阴谋。在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主席公开点名批评了王维国,并下令将其撤职查办。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王维国先是惊慌失措,继而又试图拉拢旧部,企图为自己开脱罪名。然而,这一切都被毛主席尽收眼底。他当即发出指示,要求各地严阵以待,不给王维国任何可乘之机。   就在王维国走投无路之际,许世友的特别行动小组已经在暗中布下天罗地网。肖永银和他的队员们精心策划,设计了一个周密的抓捕方案。   他们利用王维国的弱点,以美味大闸蟹为诱饵,成功将其诱骗至一处秘密地点。王维国来到餐厅赴宴,还未开口说话便撞见肖永银和一众战士当场亮明身份,他措手不及,慌忙伸手去摸腰间的手枪,却发现枪早已被守候多时的卫兵悄然取走。   眼看大势已去,王维国决定孤注一掷,他奋力挣扎,企图冲出重围。然而,特别行动小组的战士早已将其团团围住,经过一番短暂而激烈的搏斗,王维国最终被制服,缉拿归案。   王维国叛变的消息传到中南海,毛主席大为欣慰。他立即下令,彻查王维国在空军系统的党羽,一网打尽,斩草除根。随后,王维国被移交司法机关,接受法律的制裁。他的党籍和军籍也被开除,昔日的荣光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王维国的落马,在军中引起了巨大震动。这一事件警示着所有野心勃勃之徒,背叛组织和人民,最终只有身败名裂的下场。它也告诫世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能正确运用,就会招致灭顶之灾。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个人与组织的冲突,时常成为许多人的困扰。王维国未能经受住权力的考验,最终落入自己编织的罗网,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理想的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避免重蹈王维国的覆辙,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先烈的牺牲,无愧于人民的重托,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主要信源:江南都市报2004.04.20——《许世友布兵巧擒王维国》

0 阅读:1336
福星徠说事

福星徠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